西欧古代哲学的生死观
2025年09月26日
第五章 西欧古代哲学的生死观
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不同的生死观。对之进行比较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中国历史自夏、商、周以来,一脉相承。比如,20世纪的中国人要是讲起“祖谱”来,很容易将自己家族的血缘关系一直上溯到一两千年以前。西欧则不然,2000余年间数度发生剧烈变化,民族迁徙、“蛮族”入侵。如现在的西欧、北美人尽管自认是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但他们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血缘上几乎毫无关系;而在1500年前,他们的祖先还被古罗马帝国称为“蛮族”人。据此,西方历史学家将西欧历史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时期;近代“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变迁剧烈,思想领域也大起大落,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嬗变。而在这2000余年间中国哲学(包括生死观)则基本上无变化。
西欧古代哲学传统更多地偏重于个体性(个性);而中国哲学更多地偏重于整体性,如儒家的“仁”的人格化即是强调社会人格。于是,西欧古代哲学显得更细腻、更严密,并精于推导;而中国古代哲学则显得更宏大,俯视点更高,并于宏大中包藏着精深。这一差别在古希腊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了。
这些差别对比对于理解中西方之间的生死观将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