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血缘关系对原始殡葬的影响

二、氏族血缘关系对原始殡葬的影响

原始的血缘关系对于原始殡葬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产生了公共墓地。

原始人对血缘关系极度重视,对血缘情感的狂热很可能超出了我们文明人的想象,如“血亲复仇”在氏族中是会无条件地遵守的。而公共墓地则是原始人对于氏族成员之间血缘认同的表现:生在一起、死葬一起。此时,氏族墓地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墓地而存在的。不言而喻,某人死后若不准进入氏族公共墓地,可能比要他的命还要严重,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灵魂被驱逐出了本社会,从而丧失了获得“永恒”的权利,诸如来世再成为人或与同社会的灵魂一起遨游并到某一个“天堂”去。原始人对孤独、焦虑等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远比现代人脆弱,他们一旦离开氏族这一狭小的社会圈子,就将很难生存,不得安宁。法国拉法格著《意识的起源》中说道,对原始人最大的处罚常常不是处死,而是将他们赶出氏族。因为单个的原始人不是被野兽吃掉,就有可能被其他氏族的人当作猎获物杀死或吃掉。将生者或死者赶出氏族社会都是最大的惩罚,这样,原始的公共墓地就成了原始人巩固氏族组织的一类强有力的社会杠杆,并且也是道德杠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逐渐分裂为众多的家族(家庭)集团,氏族最高机构(或酋长)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家族去管理个人。家庭更多地成为直接的生活、生产单位,于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墓地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家族墓地。家族墓地对个人的作用,与氏族公共墓地对个人的作用相类似。中国古代,若本族人死后被禁止葬入家族墓地,就有开除死者“族籍”的意思。当然,它仍然没有氏族公共墓地不准氏族成员死后葬入的威胁来得大。

各文明时代,社会的墓区一般还是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允许随意埋葬尸体。但是,从前氏族的公共墓地和后来的家族(家庭)墓地已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个社会的人葬在一起;后者是各自以本家族(家庭)为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