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

三、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

原始宗教是原始时代的意识形态,是原始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是原始人一切行为的理论出发点。根据考古学提供的资料,它在原始时代流行了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维系人类早期社会的存在并推动其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也是后世文明社会一切文化之源。

对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我们作如下理解。

(一)给原始人提供了“世界具有秩序性”的认识论根据

当原始人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又无法解释时,原始人的心灵感到“不安”。为避免惶惑而将一切事物的“原因”归之于神灵,看来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原始人找到了自然万物何以具有秩序的“根源”。“我什么都懂,再没有我所不知道的东西了。”原始人可以如此骄傲地说。这给原始人提供了一种精神支柱,保持了心理平衡,从而使他们能“心安理得”地从事其他的活动。

对殡葬的起源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原始宗教,可以说,不理解宗教就不可能理解死亡文化,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殡葬的理解。因此,原始宗教又是我们理解殡葬起源的一个理论前提。

(二)帮助原始人初步确定了生活的价值、生存的意义

原始人将自己行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终极目标等统统和神灵联系起来,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真理”。这是原始人的精神“立脚点”,他们从此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并保持高昂的热情;也不再感到孤独、焦虑和无聊。这样,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原始人创造了神灵世界,又煞有介事地与之建立联系,其实是通过一个自己所创造的精神中介物——“神灵”在和自己的软弱作斗争。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讨论巫术时曾指出:巫术的整个文化功能,乃在于填补在极重要的事务上未被人类理解而产生的心理缺陷与漏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巫术给原始人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有成功的力量;又给他们当作一种实用技术,用于普通的方法不中用的时候。巫术就是这样使人在进行最重要的事务时具有自信心,使人在困难情况下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与完整。要是没有巫术的帮助,他们便会被失望与焦虑、恐怖与怨怒、无从达到目的的爱恋和无可奈何的仇恨等等弄得一蹶不振[6]。这一见解对于整个原始宗教都是适用的。

原始宗教给人类提供了第一个精神“立脚点”,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了生命哲学。从此以后,人类就愈益表现为一类精神动物,而永远不会仅满足于物质的享受。

(三)原始宗教的内容同时又是原始人的道德准则

如昂汤—贾伐群岛(Ontong Java)的居民认为,有下列行为者必定受到神灵的惩罚,或生病或死亡:①不履行对家族应尽的义务者,如夫对妻、父母对子女的义务;②看不起穷困的亲戚,不予照顾者;③对血族内成员有暴行者,如杀害、奸淫、更替正当继承人等;④犯有近亲相奸者;⑤破坏禁忌或不履行宗教仪式者。在美洲印第安人、非洲和澳洲的一些土著人中,对于越轨者的干预都是在神灵的名义下进行的。(见朱天顺《原始宗教》第77页)

(四)给人们提供了美德的楷模

尤其是祖先崇拜的地方,那些勇敢、机智、公正、敢于牺牲并为本氏族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会被尊奉为神灵或偶像,这就给氏族社会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人格楷模。

(五)给人们提供了相互认同的标志

原始宗教增强了氏族内部的社会凝聚力,当图腾崇拜、血崇拜和祖先崇拜产生以后尤其如此。原始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一些“氏族(部落)中心主义者”,他们相信自己的神灵是最灵验的、最有力量的,本氏族则是最优秀的,并以此凝聚起来。

因此可以说,没有原始宗教,人类社会将迈不出第一步。

【注释】

[1]英国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在20世纪60年代曾做过一个有趣的野外实验:她在黑猩猩居地放置了一面大镜,想看看黑猩猩的反应,以此测定其智力水平。结果,绝大多数黑猩猩对镜子毫无反应,走过时并无关顾之意;有几只看上一眼就走了。只有一只在镜前仔细端详了好大一会并以“手”摸了一下镜面,大概没有摸到它正看见的那只黑猩猩,便绕到后面去看,依然未发现什么;它转过来再看了一下镜面,然后懒洋洋地走了。它始终未能解开这个谜。这一实验表明:即便是这一群黑猩猩中的智力超群者,也未能理解自我的存在,它的智力水平(主要指理解能力方面)已落后于2岁左右的人类儿童了。

[2]潘纪一、朱国宏:《世界人口通论》第29~30页,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年版。

[3]麦克斯·缪勒:《人是否不朽?》,转引自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第9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薛尔曼:《人的由来》,郑绍文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据1936版影印,第24页。

[5]吕西安·莱维布鲁尔:《原始与超自然力量》,第22页;《土人是怎样思考的》,第238页。转自〈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一卷,第23页。

[6]参见梁钊韬:《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