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血缘关系图解
近世以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所导致的频繁的人口迁徙,旧式农业文明聚族而居的传统定居方式被逐渐打破;加上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亲戚关系变得非常单纯,因而人们对血缘关系的认识也就日益模糊。而至少从商周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就是仰仗这一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可以说,不清楚宗法血缘关系及其伦理政治理论,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及其文化史,其中包括死亡文化。为方便理解,特绘制“本宗九族五服内血缘关系图”(见图15-4)。
图15-4 本宗九族五服内血缘关系图
现作说明如下:
本宗即自己的宗族,以自己、父、祖父、曾祖、高祖直系男性血缘关系为主干,上下各4代,连自己合为“九族”。女性一经出嫁,即为他姓(非本宗)之人,故旧时技艺之家,多有“传媳不传女”之传统。
伯叔兄弟姊妹,又称从兄弟姊妹。“从”,指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的关系。故旧称伯、叔为“从父”,称堂兄弟为“从兄弟”;姨母又称“从母”。再隔一层,叫“再从”,如再从兄弟,再从姊妹,相互共曾祖父。共高祖父的族兄弟姊妹叫“三从兄弟”“三从姊妹”。这样,共高祖父的兄弟、共曾祖父的兄弟、共祖父的兄弟、共父亲的兄弟,再加上自己,组成横向的5个向心圆式的血缘关系;它们源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己纵向的五代血缘关系,称为“五服”(往下也有5代,如法炮制)。出了横向的五服血缘关系,相互不再视为亲戚,民间称“出了服”,相互无服丧的权利和义务,即所谓“五世而降,功缌以绝,不欲其强饰也”(王夫之:《宋论·太守》)。
由于丧服与血缘关系的远近相联系,后世便常以丧服来表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晋朝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这里,指自己没有亲兄弟姊妹(“期”)和伯叔兄弟姊妹(“功”)的亲戚,自幼很孤单。又杜甫《遣兴》:“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缌麻亦指亲戚。由于缌服是五服中最轻的,后世以此喻远亲关系,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西·宣忠祠》:“所得金马,缌亲之内均分之。”
父亲姊妹(姑母)的儿女叫“外表”,舅父、姨母的儿女叫“内表”,相互之间(即姑、姨、舅的儿女之间)统称“中表”,互相服缌麻。东汉蔡邕《蔡中郎集二·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闭门静居,九族中表,莫见其面。”这里,“九族”指自己宗族的兄弟姊妹,“中表”指母家亲戚的兄弟姊妹。又《后汉书·郑太传》:“又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这些由本宗女性出嫁后所产生的姻亲关系为“外亲”,对外亲也须服丧,只是丧期较短。
我们在古籍中常会见到这些名称,不理解它们,就无法读懂这些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