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斩衰服
斩衰服,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它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斩”,是披于胸前的麻质布条,左右和下边都不缝边,故曰斩(斩即不缝缉之意),服三年丧者用。斩衰服的对象是:儿为父,诸侯、臣为天子,妻妾为夫,未嫁女为父(母),为人后者(即继嗣)为嗣父,妇女被休归家后为生父(母)等。第十三章《居丧守制》所讨论的“三年之丧”即此。
斩衰服的全套服饰装束非常复杂,规定繁多,这里略述主要者。《仪礼·丧服》:“斩衰裳,苴(jū)绖,杖,绞带,冠绳缨,菅(jiān)屦者。”汉·郑玄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麻在首、在要(腰)皆曰绖。……首绖像缁布冠,缺项(项,冠的后部);要绖像大带,又有绞(两股相交的绳索),带像草带。”又说:“言斩衰裳者,斩三升布为衰裳。不言截割而言斩者,取痛甚之意。”就是说,裁斩衰服时,一刀斩下去,表示生离死别。
据上述,完整的斩衰服有:上衣(衰);下衣(裳,相当于裙);首绖、腰绖、苴杖、绞带、丧冠、菅屦等。绖,丧期结在头上或腰上麻布条,在头曰“首绖”,在腰曰“腰绖”。清朝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云:“首绖之制,以麻根置左耳上,从前额绕项后,复至左耳上,以麻之末加麻根上,缀束之也。”古人尚右,右尊左卑,首绖系在左边,在对方看时就是右边,以此尊重死者。它们统用苴麻制成。为什么要用苴麻呢?《仪礼·士丧礼》注:“苴麻者,其貌苴以为绖,服重者尚恶。苴布即粗麻布,质粗而贱,重丧者服之,以示悲痛之极。”苴杖,居三年丧所用的竹杖。《荀子·礼论》注:“苴杖,谓以苴恶色竹为之杖。”《礼记·丧服小记》:“苴杖,竹也。”服三年丧倚杖,表示悲痛得不能站立。绞带,斩衰服所系的带子,以麻两股绞结而成。冠绳缨,系斩衰冠的绳缨。菅,一种草;菅屦即以菅草制成的草鞋。
按儒家孝文化的解释,孝子着此类粗恶服饰表示自己在丧期内放弃世俗享乐而过清苦生活,以报答亲长的抚育之恩,以表示对死者离去之悲痛、想念。《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斩衰,苴绖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与《仪礼》和《礼记》中所记载的丧服制度基本相同,表明东周初士大夫阶层中已实行这一丧制。
图15-1 《明孝慈录·序》中的“斩衰服”
后世,服丧的面料不再细分,也不分上下衣,而通用一块白粗布(或麻袋布)罩住头,垂于身后,谓“披麻戴孝”。此外,孝子还用一长白布条从左耳上经前额往后脑绕一圈,再在左耳上处打结,余下部分长长地垂于身左侧,此古首绖之遗风;腰上系一白布条,在腰前打结,余下的两端长长地垂于腰前,此则古腰绖之遗风;手拿一根用白布或白纸包缠的棍子,民间称“哭丧棒”,此古苴杖之遗风;用一根麻绳于腰间系住丧服,此古绞带之遗风;现在农村仍有很多地方还有丧事穿草鞋的习俗,此古菅屦之遗风。
女子服丧与男子大体相同而稍异。绖、杖、绞带、菅屦与男子相同;但不用丧冠,而是去掉平时的头饰,用一条一寸宽的麻布条从额上绕至脑后,结成发髻,称“髽鬏”,或曰“髽发”。《辞海》(3488页):“髽,妇人的丧髻,以麻、发合结曰髽。”《仪礼·士丧礼》:“妇人髽于室。”即以髽发于室内居丧,不必像男子那样“居于冢侧”。同时,还用一尺长的小竹为笄,用以夹住头发;另外再用白粗布包在头上,叫“布总”(意谓以布“总”而包之)。女子的斩衰服也无上下之分,而是连为一体(男子斩衰服有上下之分)。《礼记·曲礼上》:“女子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行髽发,表示女子放弃具有审美功能的日常头饰,以粗麻结发,显示悲痛,并过清苦生活。
史载,此俗起于鲁国。《左传·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冬十月,邾人、莒人攻打鲁国的属国鄫,鲁襄公派臧纥率兵救援进攻邾国,但在狐骀反被击败,死伤甚众。败军归国时,“国人逆丧者皆髽,鲁于是乎始髽。”西晋朝杜预注:“髽,麻发结合也。遭丧者多,故不能备凶服,髽而已。”即是说,这一丧发处理方式本是死人太多,来不及备丧服,而以麻结发象征丧服,属随机处理性质,不意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类丧发定式。《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武松归来时,潘氏赶忙换丧服相迎的情形:“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哪里肯戴孝,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听得武松叫声‘武二归来了’,慌忙去面盆里洗落了脂粉,拔去了首饰钗环,蓬松挽了个髽儿,脱去了红裙绣袄,旋穿上孝裙孝衫,便从楼上哽哽咽咽哭下来。”这大体反映了元明时期妇女服大丧(亡父母、亡夫)的装束情形。现在农村一些地方,女子大丧中,仍是去簪子、头饰,以白手巾结发、长白布条(或白麻布)于脑后打结,余下的布条从脑后下垂至后腰间,此即古髽发和首绖之遗风。
实际上,由于古代的男子也是结发的,故丧期中同样存在去簪(只是男子无女子那些头饰)、以麻束发现象。《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敛,袒(赤上身)括发。”括发即以麻束发,和妇女的结发属同一性质。这是丧事括发。
如前述,由于头的高贵性,古人重冠,也重头发,因而剪掉头发(髡刑)或弄散头发在古代都被作为惩罚犯人的方式。《汉书》卷八六:“大臣(犯罪)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这是犯罪括发,从这里看,括发是要弄散头发的。如现在对囚犯予以剃光头便是这一古制之遗风。
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变服饰以示敬祖、尊亲、聚族,表示悲痛之情,这便是五服丧制(尤其是斩衰服)在西周宗法制社会中流行的主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