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依恋心理

五、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指人们对于关系密切者、崇敬者所产生的依赖、怀念的心理状态,而这里主要指生者对死者的此类感情。

生者对死者的依恋表现为感性的和理性的两种形态。

1.感性依恋:感性依恋指人们对去世的亲人从感情上难以割舍,如老夫老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艰苦与共,忧乐同尝;先人则哺育了自己,倾注了无限的长辈之爱。现在,他们去世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时常在眼前鲜明地晃动;或他们患病时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自己竟无能为力;或现在失去了他们,自己在生活上变得单调、无聊和不方便了,因而对死者充满了感情上的依恋。

2.理性依恋:对死者理性上的依恋,这里的“理性”只是相对而言,指生者对死者的丰功伟业、人格、智慧等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时常怀念他们;或生者对死者有所希望,比如下意识地希望死者(的精神或亡灵)造福于自己。对于自己所敬仰的先人,后人一般不希望他们轻易地消失。

人类都具有联想能力,因而保留实物是寄托人们对死者的依恋并由此展开联想的最好形式。诸如土葬、建造纪念碑和陵园、撰写祭文碑文、保留死者遗物等行为。这样,死者就“没有离开我们”“他还活着”“他还在我们中间”等。所谓“睹物思人”,就是满足人们对死者的依恋。司马迁游曲阜时,还见过孔子生前用过的马车、衣物等用具,它们陈列在孔子庙中,供人凭吊,而此时孔子已去世四百年了。

北京天安门广场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生者时常以此怀念那些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的先烈,并以他们的精神教育后来者。

此外,民间毕恭毕敬地操办丧事、建造坟墓、用各类物品陪葬,然后每年按时祭祀、上供品之类,尽力使之奢华,这一切活动中都包含有贿赂鬼神的用心,他们是希望先人的亡灵给自己带来福祉。笔者就多次见到一些人为祈求自己发财、全家平安、小孩考上大学之类事在庙中、坟前向祖先的“鬼魂”虔诚地祈祷祭拜,这也是所谓理性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