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图腾崇拜
图腾(Totem)一词源于印第安鄂吉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其含义是,每个氏族都自认为起源于某一动物或植物(也有某自然现象的,如太阳)。这些动物或植物便被视为本氏族的亲属(祖先),不准杀食;也有的原始人将图腾视为保护神。现在,澳洲土人、美洲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遗存仍相当丰富。(见朱天顺《原始宗教》第50页)
原始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以动物居多。澳洲土著有袋鼠、鸸鹋等;印第安人有狼、熊、龟、海狸等。《史记》载,黄帝部落为“有熊氏”;殷商人的祖先是“玄鸟”,《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据考证,这些都是部落图腾。《山海经》中关于图腾的记载十分丰富,包括龙、鸟、蛇、马、羊、猪、鱼、虎、狼、熊、鹰、狗等图腾名称及仪式活动等。古罗马以狼、马、野猪、鹰和牛头人身为标志的五种军旗被认为源于古代的图腾崇拜。现在中国东北、西南、东南等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图腾崇拜的遗风,如纳西族、傈僳族的虎图腾,彝族的竹图腾和葫芦图腾,鄂温克等族的熊图腾,贵州苗族的龙图腾等。(见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第356页)现代印度人对牛的崇拜亦是古代牛图腾的遗俗。
原始人的图腾物,是指该物体的全体,而非指个体。如熊图腾,就是指所有的熊。此时的原始人是以“类”为崇拜对象。图腾对象应是有威力的、灵活的,或变幻莫测的,这样才能满足原始人对安全感、神秘感的需求。文化史家们认为,图腾崇拜是自然物崇拜和祖先神灵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图腾对象是一类自然物,但又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是和本氏族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共同的灵魂、共同的祖先(或直接就是祖先)的一类氏族保护神。原始人既是在寻找保护神,又像是在追寻自己的起源。尽管在现代人看来有些荒谬,但它却是人类早期确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图腾动物在平时是严禁杀害和食用的,如东非班图族的羚羊氏族成员就不得杀食羚羊,违者要敲掉牙齿(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第356页)。只有在重大的祭祀等场合才可食用,这被认为通过食用图腾肉而获得了它的灵性和力量。在这类仪式场合中常常包含着巫术。
图腾崇拜给原始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增强了氏族成员的信心,是原始人精神力量的一大源泉。澳洲土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将本氏族的图腾标志纹在身体上,意在使本图腾的精灵常附于身,受其保护,获得力量。图腾的符号还成为统一氏族成员思想并增强内聚力的一类精神象征物。如美洲印第安人在每一村落的入口处都树立有高达30余尺的圆柱,柱上雕刻着图腾形象,每一家则画有图腾标记或放置图腾标记物。哥伦比亚土著人把图腾雕刻在屋内梁上(朱天顺《原始宗教》第51页),这可视为今天各国国旗的起源。
原始人和鬼神交往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卜筮、建庙、请神、捉鬼等。此外,殡葬也是修好鬼神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
原始时期是人类的幼年时代,人类的幼稚无知和软弱决定了他们几乎对什么都崇拜。随着人类的成长,思维的开阔,人类的能力也在增长,崇拜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自然物、自身到自己的精神创造物,这些构成了原始宗教的展开轨迹。
这一过程,既是人类思维的成长史,同时又是原始人不断争取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据此,我们来讨论原始宗教中的原始思维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