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心理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节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中逐步形成,是人类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或说是社会性对人类自然性的某种“修正”。由于各时代、各民族乃至各层次的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因而他们在社会心理上毫无疑问地存在着差别。前一代人所缔造的社会文化对后一代人起着巨大的精神指导作用。在这里,我们是假设各时代、各民族之间不存在自然性(即“种”)的差别(事实上,这种差别必然是存在的),社会的“心理”在时间中变化着,但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社会心理构成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心理基础。由于个体相对群体的软弱性和服从性(如从众心理),社会心理犹如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使个体之间能保持行为上的一致性,并可相互交换。它还是一个社会道德、风俗、舆论能否被接受(或被抛弃)的心理基础,因为一切社会的变化总是先从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开始的。一切人文科学都不会忽视对它的研究。有时,人们在总结某项社会措施失败的原因时说“有悖于人情”,讲的就是社会心理。
在殡葬领域中经常起作用的社会心理至少有以下九类:永恒心理、归宿心理、投射心理、报恩心理、依恋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宣泄心理、权力心理等。
在殡葬中,这些心理并非单独存在,而总是以综合形态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