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丧葬禁忌
禁忌起源于原始宗教。禁忌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禁忌,而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礼记·曲礼》:“入竞(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禁忌带有地方性、时代性,是民俗的一部分。在任何地方,触犯禁忌都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丧葬禁忌是丧事活动中的一类否定性行为规定。丧葬禁忌是出于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原始动机,当心某类行为会触怒鬼神,被鬼神所纠缠,给自己带来厄运,因而须避免之。
丧葬禁忌自古有之,如《礼记·曲礼》:邻家有丧,不要对着邻居家舂米。因为舂米是招魂的仪式之一,倘若亡魂闻声误入自己家门,对自己家非常不利。《礼记》的《檀弓》《丧大记》等篇还明确规定了守丧期间夫妇不可同房,古人认为这有“诬污鬼神”。这大约是因为,生者不为死者的离去而悲哀,反而在纵情肉欲享受,鬼神会因嫉妒而发怒;同时,古人认为男女情事是不洁的,因而在诸如祭天地、祖宗、鬼神等重大场合时要先行斋戒数日,禁绝男女情事,以免污秽而触怒鬼神。《仪礼》《礼记》中还规定,在守丧期间不可洗澡、剪指甲,腰间系的麻绳在睡觉时不能解掉等。这是因为,古代丧服的全部含义都是用来驱避亡魂的,而洗浴时,除去丧服,鬼魂便会认识生者,因而鬼魂就有可能乘机袭入或附体;洗发时,发必有脱落,古人认为“发乃血余”,是人身的精华,倘发、指甲之类为亡魂拾去,便可摄去人的灵魂和精气。死者的衣物、用具大都要丢或焚毁,它上面被认为附有死者的鬼魂,等等。死亡人所厌之,因而一般不予谈论,逢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尤其禁止谈论。比如,某人生了小孩,大家去祝贺,其中若有人大谈死亡问题,就是一桩严重的犯禁行为。
由人们厌弃死亡,视之为禁忌对象,从而延伸到将有丧者也视为禁忌的对象。弗洛伊德说:“任何一个接触到禁忌事物的人,他的本身也将成为禁忌。”如中国古代,大臣居丧期间不能从政、不从吉(如参加庆典、筵宴等),国君也不到他家去看望他,以免沾上晦气。屡死丈夫的妻子被认为是“克夫”,有晦气,大家也不敢和她在一起,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就被鲁镇上的人视为“不祥物”而纷纷躲避之,鲁四爷过年祭祀祖先的祭物不许她沾手,说是“不干净的东西祖宗是不吃的”。周礼,“有丧者,专席而坐”(《礼记·曲礼上》),即有丧者不能和他人共坐一领席子,要独处一席,以免把晦气传给他人。
可见,丧事禁忌都是有原始根据的。它建立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死者已变成了性格难以捉摸的鬼,随时有可能害人;而自己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来回避它,不得罪它,而是驱赶它,以求保护自己。禁忌属于死亡文化学上“关闭通道”的一类行为,只是年代久远,其中原委人们已弄不清楚了,只知道照此办理就是。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许多丧事禁忌仍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白虎通》说,周礼,孝子居丧不敢住在原处,要在院子的东面临时搭一个小木棚居住,因为亡魂要经常返家作祟,倘若住在原来的卧室,会被鬼魂缠住。《后汉书·东夷列传》载,东夷各部禁忌很多,其中一部“多所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造新居”。《搜神记》把孝子原居的卧室称作“毁灭之地”。此外,为死者洗浴、整容时,死者的头发、胡须和指甲之类要埋入地下或置入棺中,不可随便抛掷;包括烧毁死者的衣物用具等。这些颇符合隔离传染源以防疾病的防疫原则。而丧期夫妇同房则可能有损身体健康。
对于丧事禁忌不能一概斥为迷信,它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调整人们的心理平衡、营造一种气氛以及有益于健康的作用。如春节不发丧的禁忌就是防止死亡事件破坏节日气氛。但是,各时代的禁忌又和世风相关,即世风愈衰,禁忌繁生,因为人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了,他们觉得世上的“鬼”越来越多,无可奈何,只能处处设防。中国历朝都有禁忌方面的记载,但末世尤多,如《后汉书》卷四十六载:东汉安帝、顺帝、恒帝时100年间社会上禁忌繁多,并说由于这些禁忌后来不灵念,人们又变得无所禁忌了。
现代中国各地仍有一定的丧事禁忌,它们都源于古代。这里略举颇具普遍性的几项,如:
——民间仍认为丧事中夫妻不能同房,否则会交厄运。
——丧事人情必须在出殡前送到,不得事后补送,否则被认为对丧家不吉利,有“将再次有丧”之嫌。丧家对此类赙赠也多婉言拒收。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若春节期间(一般指阴历正月初一的前后三或五天)有人去世,旧俗多不立即向外报丧(极亲者例外),而由直系亲人装殓入棺;待过完年(初五或初七之后)再举哀报丧。现在有条件的地方则先将遗体送殡仪馆冷藏,或先行烧化,待过完年后再办丧事。
——腊月中办完丧事的逝者家人,春节期间多不主动串门(旧俗“拜年”),自认“有晦气”,以免给他人心理上带来不快;亲朋主动相邀者例外。
——送殡时,孝长子(女)持遗像行于送殡行列之首。返回时则将遗像反向持回,即以遗像的背面朝前,否则被认为死者鬼魂可能跟着一起回来。有的地方孝子(女)送殡归来时不得回头张望。
——生者多将死者生前日常的衣物、用具烧毁或抛弃,极值钱者除外。
它们均属“关闭通道”心理所产生的行为禁忌。
【注释】
[1]古代人有很多为我们现在难以理解的与天文学有关的禁忌,如《淮南子·天文训》认为,冬至是“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夏至是“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邱上屋”。此外,如古人春天不处决犯人,而在秋天,是为“秋决”,否则有犯“春生、秋杀”的自然界规则,曰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