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类的进化
自然界的生命运动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即人类的历史。人类是自然界的宠儿,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最绚丽多彩的花朵。从猿类到人类经历了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古人类学家根据原始人类身体形态的变化以及使用、制造工具的差别,将人类的这一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猿人、直立人、智人。
(一)猿人
过去又译作南猿(南方的古猿),因1924年发现于南非而得名,以后在东非、东亚和巴勒斯坦都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南猿生存于300万~100万年前,有些也可以追溯到500万年前,而有的又可以延续到100万年之后。南猿中的原始类型(又叫纤细南猿)似乎还不能制造工具。南猿中的进步类型(又叫粗壮南猿)已能制造石器工具,后人在他们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他们能直立行走,已是真正的人类了,所以,早期猿人,是指南猿中的进步类型。古人类学家将他们所处的时代作为人类进化中的第一阶段。
1960年以后,地质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陆续发现了一些同南猿时代相当的但更为进化的早期人类化石,我们今天称他们为“能人”。他们能直立行走,也制造石器工具,平均脑量637毫升,有的达680毫升,而同时期南猿非洲种的平均脑量为442毫升。这样,有的古人类学家则认为,只有“能人”才是人类的正统祖先,而南猿只是偏离了人类进化轨道的一个旁支,即要将南猿从早期人类的行列中排除出去。
(二)直立人
它是古人类学上有特定含义的分类学名称,并非指这时人类才直立行走。人类早在南猿甚至更早时两足行走的姿势就已确立了,像爪哇人、毛里坦人(北非)、海德堡人(德国);在中国则有蓝田人、北京人。直立人化石在欧、亚、非三洲都有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尚未见到。一般认为,直立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00万年~10万年。但是,现已陆续发现了一些更早的直立人化石。如1965年在中国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牙齿化石,研究者将它归于直立人类型,其年代测定为距今170万年。1975年在东非肯尼亚的特卡纳湖以东发现的一具头骨化石,形态上和北京人很接近,属直立人,距今为160万~130万年。
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的体质形态已有明显进步,他们的身体已基本上和现代人一样:脑量最大的达1225毫升,已发现的六具头骨的平均脑量为1059毫升,已进入现代人脑量的变异范围。(现代人的脑量平均为1400毫升,但1000~2000毫升均属正常范围)不过,决定人类智慧的大脑特征不止在大脑的容量,而且还取决于大脑的形状,如沟回。
国际上对直立人阶段的体质形态、物质文化、工具及生产活动、生活环境和社会形态的了解,目前主要来自对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的研究,那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人已大量用火,其他地点发现的直立人遗址中也发现了用火的遗迹。从现有的资料判断,人类对火的利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不知道用火,是“无火时期”;而后学会了利用和保存天然火,是“用火时期”;更后才进入了“造火时期”,即知道怎样生火。看来,直立人还只知道使用天然火,造火是下一阶段即早期智人创造的。
(三)智人
距今大约10万年,人类又可分为早期智人(或古人、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新人)。从广义上理解,智人还包括我们现代人,所以,有的人类学家称我们现代的人为“现代智人”。
1.早期智人:化石已在亚、非、欧的许多地区大量发现,由于最早是1856年在德国迪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中发现的,故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中国发现的大荔人(陕西)、许家窑人(山西)、马坝人(广东)、长阳人(湖北)、丁村人(山西)等均属于早期智人。
考古学家于1908年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男性老年尼人骨架化石,身长约160厘米,脑量初测定为1600毫升,后测定为1575毫升,这与现代人已完全一致。尼人比直立人更聪明,理解能力更强,他们制造更为精致的各种类型的打制石器,主要的有厚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能用兽皮当作粗陋的衣服,不再像从前那样赤身裸体;不仅会使用火,也可能学会了取火,因而能适应各种气候。更值得注意的是,尼人开始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也就是说,就目前的资料看,人类的殡葬行为是从尼人时代开始的。
2.晚期智人:生活于距今4万~1万年,他们的体质结构和外貌都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可以说体质上已是“现代化”的人,是现今世界各色人种的直接祖先。由于其化石最早是1868年在法国的克罗马农镇被发现,故旧又称“克罗马农人”。克罗马农人身材高大,达180厘米,前额突出,大腿长;脑子很发达,有相当高的智慧,会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会摩擦生火,他们是能干的猎人。中国发现的河套人(内蒙古)、柳江人(广西)、山顶洞人(北京)、资阳人(四川)、建平人(辽宁)、左镇人(台湾)等都属于晚期智能人,而尤以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极为完整和丰富。后人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化石比从前更多。现代各色人种就是这一阶段开始分化的。
在新人阶段,除了石器比古人加工更精细外,还有不少骨器和角器;他们还将石、骨制的矛头套在木棒上,制成长矛或标枪等复合工具;还修建简单的房子。这时还出现了原始艺术,考古学家在他们的洞穴遗址中发现过不少壁画,内容大都与狩猎活动有关;洞中还有许多立体女人塑像,大概与当时的女性崇拜有关。他们也埋葬死者,并经常使用陪葬品,如山顶洞人在这方面就留下了遗物。
大体上,新人和现代人在身体结构上已没有什么差别。尔后,人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本身,即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发展上。
《最早的带柄工具》一文,颇能说明4万年前人类的智慧水平,全文摘录如下:
科学家们发现,有证据表明,早在40000年前人类就占据了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岛。这一证据是由莫尔兹比港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发现的。这些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把石斧。这些石头两头宽,中间细。许多石头上的划痕表明可能曾有棍棒缚于其上当作斧柄。考古学家们说,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柄工具的证据。
这些新几内亚斧是在曾一度被水覆盖的河岸上发现的。这些古代工具有些是在三层火山物质之下。考古学家检查了火山物质中的石英矿物粒子。他们测算了放射性钾在石英中的击穿情况,以断定其年代。这种技术叫作热发光年代测定法。他们发现这些火山层大约有40000年之久。但是,考古学家们说,残遗石斧的年代可能会更早。
使用这些石斧的古人可能先在澳大利亚定居。然后,他们通过当时连接这两个地方的陆桥迁至新几内亚岛。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古代民族来自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
[摘自胡斌编译《最新美国科普短文选(英汉对照)》,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