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鬼魂崇拜
最令原始人困惑的恐怕莫过于形、神问题了。当原始人开始关注整体的自我时,两类现象在长期困扰着他们:一是睡眠和做梦;二是生病和死亡。人睡着时,如同死去,一旦醒来,又威武如初;人时常做梦,梦见活着的人或死去的人。人生病时,只能躺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呻吟,接受他人的照顾;痊愈后,重新生机勃勃。考古学证明,原始人的寿命很短。据考古学家对欧洲和非洲挖掘的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300多具成年人(15岁以上)骨骼的研究,他们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0岁上下,其中成年男人为33岁,成年妇女为28岁。又据对北京猿人洞内22具猿人残骸的研究,推断当时的平均死亡年龄也不超过20岁。据估计,当时人口年死亡率大约高达千分之五十[2]。氏族的存在是靠高出生率来维持的。小孩的夭折亦是常事,诸如此类的事件都使原始人感到困惑。
久之,原始人终于将人形、神二重化,得出了人的另一类存在,即灵魂。他们深信,在人的躯体之中还有一个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它被称为“身体内的小人”或“永生者”。法国拉法格《思想起源论》(1905年)第五章《灵魂观念的起源和发展》中写道:原始人是为了解释睡眠和做梦发明了灵魂,它被认为是“面貌相同的人”;澳洲土人认为,人睡着时灵魂离去了,灵魂不回,躯体不会醒;印度某些地区认为改变了睡眠者的外貌等于犯了杀人罪,因为灵魂回来时将找不到自己的躯体了,等等。文化史学家麦克斯·缪勒通过字源学考证,说:“几乎所有用来称呼‘灵魂’的词,最初都是用来称呼从嘴里吐纳的、可见的和可嗅的气流或呼吸的词。后来它脱去了物质的外壳,而逐渐指谓我们身体之中的某种生命气息,或生命的根据。”[3]原始人以为,当灵魂驻于身体之内时,人就活着;当它永远离去时,人便死了;暂时离去时便是睡眠;灵魂与躯体不能吻合就是生病(后也引申为鬼魂、邪气附体之类)等。个人有生也有死,但灵魂则是永存的。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形神观。
氏族中历年死去的人,累计起来是相当多的。原始人深信,这些鬼魂就在自己周围游荡,注视着他们,并参与他们的生活。原始人看不见它们,因而对之无可奈何。尤其是夜幕降临时,原始人以为那些鬼魂已全部出动了,或正四处漫游,或正挨着并盯着自己;尤其是当寒风呼啸,或磷火飘忽,这更像是鬼魂在临近、在发威。文献学、民族学的许多资料均表明,当原始人形成了鬼魂观念后,他们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对鬼魂的恐惧时期。因而,严格地说,原始人崇拜的是鬼魂,而不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