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服

第二节 五服

西周丧礼中,最重要并影响最深远的恐怕莫过于五等丧服制(简称“五服”)了。它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并旨在巩固这一制度。

所谓五服,就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穿不同的丧服、服长短各异的丧期的一类规定。因而,五服既是一类丧服,又是一种居丧制度。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一般只上溯(或下延)五代,由此产生五类血缘亲属关系,并为每一类亲属关系设计一种丧服,故为五等丧服。五代以后“亲绝”,不再为之服丧。由于西周君权和宗权的统一,五服居丧还包括臣属关系,如诸侯为天子服三年斩衰(“衰”亦作“缞”,cuī),如父子礼。

中国最早记载五服规定的是儒家经典《仪礼·丧服》,《礼记》第四十九篇中的《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上》《杂记下》《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闲传》《三年问》《丧服四则》等十一篇也集中地讨论了这一丧服制度。由于五服直接产生于西周宗法制度,并旨在巩固这一制度,而西周又是宗法权和政权合一的社会结构,因而,五服(或称为尊亲服丧)在西周国家制度中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