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人殉和人牲

二、国外的人殉和人牲

西亚两河流域,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西)和底格里斯河(东)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近于平行流入波斯湾,两河之间是广阔的冲积平原,这里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的原始社会于公元前4000年后半期逐渐解体;并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建立国家。

在巴比伦尼亚(两河流域的南部总称)和基什(两河流域中部古城,巴格达以南110公里),人殉约开始于苏美尔王朝中期(前3000年),而尤以乌尔王陵最为重要(乌尔位于两河流域最南端)。1922~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A.L.Woolley,1800~1880年)主持了对乌尔城遗址的挖掘,已挖掘出2500个大小墓葬。16座被认为是王家陵墓,属第一王朝时代。每座王陵都有大规模的穹隆顶墓室,附有几个侧室,用石或砖建造。乌尔王陵以其丰富豪华的随葬品和人殉为特色。随葬品有珠宝、镂孔金杯、金牛头竖琴、带青金石剑柄和黄金剑鞘的短剑、金琉璃头饰、青金石制作的圆筒印章,以及用贝壳、黑曜石、宝石为材料镶嵌、黏合而成的各种饰物等。每座陵墓殉葬人数最少为3人,最多为74人。其中国王阿卡姆拉杜格的墓有殉葬40人;1237号墓有殉葬74人,其中68人是女性。据苏美尔史诗《吉尔伽美什之死》中列出的殉人材料,并结合出土迹象判断,殉人系自愿从死,殉葬于王陵墓室内的是墓主亲信,室外的是家奴、仆从、侍卫。

古埃及,人殉的出现大约不晚于第一王朝(前3100年左右),考古发现的重要人殉墓是阿拜多斯王陵区和萨卡拉王陵区。

《圣经·创世纪》中有犹太人先祖亚伯拉罕听从神的召唤将亲生儿子祭神的描述:“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摁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此为燔祭,即杀死人牲后再焚烧之,以献神。

考古学家经考古发掘发现,从俄罗斯第聂伯河到伏尔加河一带的青铜时代的洞室墓中(公元前2000年)遗迹来看,当时盛行妻(妾)为丈夫殉葬的习俗。

日本从2000多年前的倭姬命时期起,曾实行在王陵周围“立人垣”陪葬制度,即把殉人排成围墙活埋。降及近世,演变为剖腹殉葬。

印度的寡妇自焚殉夫习俗,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还偶有发生。(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410页等处)。

国外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农业崇拜。约自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人牲在从印度到地中海这一地区内广泛流行。在墨西哥的玛雅人、秘鲁的印加国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阿沙特人中也曾广为流行。

人牲的主要对象是俘虏,部分是被征服部落贡献的青年男女和儿童。供献人牲的数目多少不等,一般是数人、数十人或更多。例如太平洋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举行大祭,有时一次要用100多名俘虏,并将人肉颁赐给本部落的成员吃。墨西哥的阿兹台克人建有许多金字塔形台庙,每年都要举行用活人献祭太阳神的祀典,并吃掉人牲的肉。腓尼基人(居住于地中海东岸)和迦太基人(居住于今摩洛哥)流行以初生儿子作为祭品;印度的康达人则使用偷来的儿童作祭品。南太平洋诸岛上的一些原始民族,直到近现代仍保留有猎取其他部落的人头来供奉神灵的习俗。

一般而言,大河及平原地区的农业国家,其王权更为强大,他们有更浓厚的宗教意识,因而对人殉和人牲有更高的热情。殉人多为与死者有较近关系的人,且身份不是很低,这些人是“被派往”阴间去“服侍”死者的,若生前系寇仇,就会搅得死者在阴间“不安”。人牲的身份则相对要低一些,他们则是被杀戮然后“以其血供祖先饮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