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中医药诊治实践》简介
《常见病症中医药诊治实践》这本书是由.李培源等主编创作的,《常见病症中医药诊治实践》共有662章节
1
编委会
主 编 李培源 张掖市中医医院 尹兴玲 枣庄市中医医院 张立群 云南省中医医院 杨占达 平原县中医院 曾祥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
2
前 言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各族人民的健康和...
3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消化内科疾病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一、病因病机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4
第一章 消化内科疾病
...
5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GERD的病理基础是由于食管暴露在胃酸及胃蛋白酶环...
6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久病伤脾均可使脾胃升降失调而发病。 1.病因 (1)情志不畅:忧郁恼怒,肝失疏泄,横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或...
7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胸骨后烧灼感 胸骨后烧灼感又称反流性胃灼热,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屈曲、弯腰、咳嗽、妊娠、腹腔积液、用力排便、穿紧身衣和围腰...
8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食管滴酸试验 从鼻腔放置胃管;当管端达30~35cm时。先滴入生理盐水,如无不适,换用0.1mol/L盐酸,以同样滴速滴注30分钟,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
9
四、诊断
(一)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性疼痛 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性疼痛多在进食辛、酸、脂肪食、酒类后出现。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胸骨两侧甚至两臂,服碱性药物后减轻。食后仰卧、...
10
五、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疗效确切,通过审证求因,分辨寒热虚实。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若为肝胃不和,则疏肝和胃;若为肝胃郁热,则疏肝泻热和胃;若为痰气交阻,则...
1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分别称之为胃溃...
12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中医学认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脾胃虚弱,饮食失调,情志所伤,邪气侵犯和药物损伤等。 (1)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
13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 上腹部疼痛是溃疡的主要症状。但大约有10%的溃疡病患者可无疼痛。典型的溃疡性疼痛常呈节律性和周期性。 2.其他症状 溃疡病除上腹疼痛外,尚...
14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溃疡病的现代检查主要依赖胃镜和X线检查,还可结合胃酸测定和大便潜血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一)胃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清晰窥...
15
四、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上腹部疼痛呈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有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的病史。 (2)上腹隐痛、灼...
16
五、治疗
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等。中医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
17
第三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旧称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如同时存在平坦...
18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1)感受外邪:饮食不洁,邪(主要是湿邪、热邪)随口入,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痞满、胃痛。 (2)饮食伤胃:饮...
19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并且症状的轻重与内镜所见及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钝...
20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胃镜检查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
21
四、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反复或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后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食欲缺乏、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2
五、治疗
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症状可时轻时重,其病情也受外界环境、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特点,就决定了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这些治疗包...
23
第四节 慢性腹泻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排粪量增加,粪质稀薄,或粪便中夹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通常每日排便三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200m...
24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认为,其致病原因,有感受湿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因素,导致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降浊、传导功能失司,导致腹...
25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或含有病理性内容而言。如上所述,不同发病原理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而不同疾病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分泌性腹泻...
26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多提示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寄生虫可能性大;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低,提示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贫血;血红蛋白升高提示脱水...
27
四、诊断
(一)临床诊断重点 放在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尤为重要)及其他特殊检查。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3次以上。 (2)伴有粪便量和性状的改变,...
28
五、治疗
腹泻是一个症状,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其治疗目的主要是:①控制症状;②祛除病因,防止复发。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和肠,基本病机为湿浊内蕴,脾胃肠的运化泌浊功能失常,...
29
第五节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慢性便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肠道疾病、累及胃肠道的系统性疾病等,不少药物也可引...
30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1)饮食不节:饮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