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锁骨骨折的治疗须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患者自身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锁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按骨折治疗原则进行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即使发生畸形愈合对功能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影响美观而已,不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对于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②骨折端软组织嵌插,闭合复位失败;③开放性骨折;④患者对外形要求较高,特别是年轻女性;⑤多发创伤;⑥锁骨远端Ⅱ型骨折;⑦“漂浮肩”;⑧骨折移位明显,严重压迫皮肤;⑨患者不能配合闭合复位制动;⑩希望快速缓解疼痛且对功能锻炼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儿童由于骨塑形能力强,一定的畸形在发育中可自行矫正,小于14岁患儿一般保守治疗,不宜随意采用手术治疗。
(一)复位
1.幼儿锁骨
有移位骨折患儿由家长揽抱或坐位,助手在患儿背后用双手扳住患儿两肩外侧,两拇指顶住肩胛向背后徐徐用力拔伸,使患儿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重叠移位,术者用拇、食、中三指以提按手法,将远端向上向后端提,将近端向下向前按,使之复位。
2.少年及成年人锁骨骨折
(1)膝顶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挺胸抬头,上肢外旋,双手叉腰,术者在背后一足踏于凳缘上,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使患者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术者以一手拇、食、中指,用捺正手法矫正之,亦可由一助手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待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并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捏住两骨折端,将骨折近端向前向下推按,骨折远端向后向上端提,使之复位。
(2)卧位复位法:对于肌肉发达强壮者,坐位挺胸抬头法如果复位困难,可以让患者平躺,胸背部后放小的软枕,使肩外展,平卧3~5分钟后,肌肉自然放松,便于锁骨复位。复位后坐位维持,再按常规包扎固定。
(二)固定
对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可予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制动即可,有移位骨折的固定方法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外固定后,如患者双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立即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睡眠时,取仰卧位,在两肩胛骨之间的纵向垫一窄软枕头使两肩后伸,胸部挺起。儿童有移位骨折一般固定2~3周,成人固定4周,粉碎性骨折固定6周。
1.单肩固定法(幼儿锁骨骨折)
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有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后建议使用单肩固定法:以腋下棉花卷为支点,肱骨远端向躯干内收靠拢,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使肱骨近端向外移位,维持患肩宽度,纠正锁骨骨折成角和重叠移位,用弹性绷带固定向上承托起肘部使患肩上抬,可纠正骨折远端向下移位,并维持复位状态。在单肩固定的材料上,用弹性绷带比较适合,由于弹性缓冲绷带固定可随胸廓活动及上身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可保持患侧上肢良好的固定。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2.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制动
对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可予前臂吊带悬吊制动。
3.“8”字绷带固定
(1)横“8”字绷带固定法: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起,经患侧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健侧腋下,绕过健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如此反复包绕8~12层,用胶布粘贴绷带末端。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2)斜“8”字绷带固定法:此法亦称十字搭肩法、人字绷带或单“8”字绷带法固定。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放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过胸前,再经患侧肩前至患侧腋下如此反复包绕12层。
4.双圈固定法
将事先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两个固定棉圈分别套在两侧肩部,从背后紧拉固定圈,用短布带将两固定圈的后下部紧紧扎住。用另一条短布带松松扎住两圈的后上部,用长布带在胸前缚住两圈前方。胸前及背侧上方两布带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固定圈滑脱,不能过紧,特别是前侧布带,过紧则使肩部前屈,失去固定作用。最后在患侧腋窝部的圈外再加缠棉垫1~2个,加大肩外展,利用肩下垂之力,维持骨折对位固定时,患者应保持挺胸抬头双手叉腰,以防复位后的骨折端重新移位。移位明显者,可根据移位情况在骨折部放置固定垫和弧形短夹板固定。
5.胶布固定法
用宽胶布沿上臂纵轴,缠住锁骨远端与肘关节。前臂以颈腕带悬吊胸前。如胶布带松动,应随时加固粘绑,以促进骨折及损伤的关节囊及韧带的修复。
6.内固定
(1)髓内固定:适用于锁骨中段骨折,选用克氏针或弹性钉插入锁骨髓腔内作为固定材料。
(2)髓外固定:适用于锁骨各部位骨折,复位后使用钢板螺丝钉进行固定。
(3)锁骨钩钢板:锁骨钩钢板是一种一侧带横钩的特殊类型钢板,钩朝向外侧,钩住肩峰,内侧钢板上带螺钉孔,可以固定锁骨外侧,把上抬的锁骨外侧下压,适用于锁骨远端骨折。
(三)辨证治疗
锁骨骨折按骨伤科三期辨证治疗,伤后2周以内属损伤早期,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伤后2~6周属中期,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瘀肿虽消未尽,筋骨虽连而坚”。伤后7周以上属晚期,多出现正气虚损。
1.血瘀气滞(骨折早期)
证候特点: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舌质黯,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剂:舒筋活血汤加减。
基本处方:羌活9g,防风6g,荆芥6g,独活9g,当归9g,续断9g,青皮6g,牛膝9g,五加皮9g,杜仲9g,红花9g,枳壳6g。
2.瘀血凝滞(骨折中期)
证候特点:局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活动明显受限,痛处拒按,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治法:舒筋活血、强壮筋骨。
推荐方剂:壮筋养血汤加减。
基本处方:白芍9g,当归9g,川芎6g,川断12g,红花5g,生地12g,牛膝9g,牡丹皮9g,杜仲6g。
3.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骨折晚期)
证候特点:中年以上患者,并发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治法:补肝肾、舒筋活络。
推荐方剂:补肾壮筋汤加减。
基本处方:熟地黄12g,当归12g,牛膝10g,山茱萸12g,茯苓12g,续断12g,杜仲9g,白芍9g,青皮6g,五加皮9g。
(四)功能锻炼
固定后,制动时间依据骨折分型及是否有合并症而不同。初期可做手指、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中期逐渐做肩部练功活动,如耸肩活动和肩部后伸的扩胸活动。后期拆除固定,可逐渐做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旋转运动,防止肩关节因固定时间太长而致肩关节周围炎。
(五)其他治疗
1.中成药
中成药物的选用需以骨伤科三期辨证治疗为原则,适当选择即可。兹列举几种临床较常用的中成药物。
(1)七厘胶囊:功能:化瘀消肿,止痛止血。适应证:用于跌仆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用法:口服。用量:一次2~3粒,一日1~3次。疗程:2周。
(2)独一味胶囊:功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适应证: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等。用法:口服。用量:一次3粒,一日3次。疗程:7天。
(3)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适应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用法:口服。用量: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疗程:2周。
2.外敷药
各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药膏等外敷中药均可酌情使用,以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但是应注意避免局部皮肤过敏反应。骨折后期还可辨证使用熏洗类药物。
3.推拿按摩
可在损伤后3天开始行手法治疗。手法以舒畅肩关节周围组织血运为主,不可动摇固定部位。
4.物理治疗
蜡疗、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项选择性治疗。
(六)西医治疗
1.保守治疗
锁骨骨折大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复位方法前面已介绍,外固定方法除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各种外固定器具及支具,如石膏条固定法、弹性绷带加垫片固定法、各种加压背带及支具、各式肩肘腋带固定法等。较常见的有Kenny-Howard带。
2.手术治疗
(1)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适应证为: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影响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时,可选择性应用;对畸形明显的成人病例,尤其对年轻妇女,为美容考虑,可选择性应用。另外,对患者不能配合外固定以及希望快速缓解疼痛的,也可考虑使用。内固定方式可根据情况选用钢板或髓内固定均可。
(2)锁骨远端骨折:治疗取决于骨折的形态和移位程度。如移位不明显,骨膜连续好,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整,可保守治疗。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经皮克氏针固定、张力带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皮质骨螺钉固定及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等,尚无金标准。必要时可能需要修复/重建喙锁韧带。
3.药物治疗
一般无须特殊用药,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或镇痛药物治疗。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适当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