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治疗措施
应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一)补液
对重症DKA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
1.补液总量
一般按患者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一般失水4~6L。
2.补液种类
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
3.补液速度
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小时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在前12小时内输入量4000mL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小时内补足。
(二)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疗法,输注胰岛素0.1U/(kg·h),血中浓度可达120μU/mL,该浓度即可对酮体生成产生最大的抑制效应,并能有效地降低血糖。
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糖,若血糖不降或下降不明显,尤其是合并感染或原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更应注意。
(三)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一般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必补碱。补碱指征为血pH<7.1,HCO3-<5mmol/L。应采用等渗碳酸氢钠溶液,补碱不宜过多过快。
补钾应根据血钾和尿量: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立即开始补钾,头2~4小时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40mmol;血钾正常、尿量>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治疗过程中定时检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四)对症治疗
针对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
(五)中医药辨证治疗
单纯中药难以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中药配合补液疗法,胰岛素疗法则有利于症状改善,并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1.阴虚内热,肝气横逆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尿频量多,烦躁气急,胃中灼热,上腹部疼痛,自觉有气上冲,饥而不欲食,食则呕吐,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养阴清热,柔肝和胃。
方药:百合丹参饮加味。百合30g,丹参25g,白芍25g,厚朴10g,枳壳10g,清半夏10g,陈皮10g,云苓15g,鸡内金10g,芦根10g,枇杷叶10g,苏叶5g,黄连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百合丹参饮加味由百合乌药散、芍药甘草汤加厚朴、陈皮、枳壳、云苓、鸡内金和大剂丹参组成。加沙参意在益气养阴,加清半夏、芦根、枇杷叶、苏叶、黄连等,增加了和胃清热的作用。胃热化生浊毒,呕吐甚,大便干者,可稍加熟大黄10g,以泄热和胃,注意勿令大泻。
2.气阴两伤,胃热内盛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神疲乏力,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形体虚弱,气短言微,舌质红,苔黄干,或少苔,脉象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和胃。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0g,生石膏25g,知母15g,麦冬15g,清半夏10g,陈皮1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芦根15g,枇杷叶15g,苏叶5g,黄连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竹叶石膏汤是医圣张仲景《论伤寒》治疗“大病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的名方,有益气养阴之用,兼可清余热和胃气。若气阴大伤,虚象突出者,可用西洋参5~10g,另煎兑服。胃热化生浊毒,呕吐甚,大便干者,可加熟大黄10g,以泄热和胃。
3.气阴两虚,湿热中阻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或口渴不欲饮,纳食不香,尿多,或小便不爽,恶心欲呕,或呕吐不止,脘腹胀满,疼痛痞塞,大便不畅,舌红,舌苔黄腻,脉濡细数,或弦滑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化湿热。
方药:苓连平胃散加味。葛根25g,黄芩10g,黄连10g,苏叶5g,苍术,白术10g,清半夏10g,陈皮10g,沙参15g,厚朴15g,芦根15g,枇杷叶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苓连平胃散是名方平胃散加黄芩、黄连,有较好的清热化湿、健脾调中的作用,非常适合治疗消渴病湿热中阻证。气阴受伤者,随方加入西洋参5~10g(另煎兑服),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5g,以益气养阴防脱。
4.阴虚火炽,浊蒙清窍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心烦不宁,甚至神昏谵语,躁扰不安,胸腹灼热,面红目赤,舌红苔干,或舌苔黄燥,脉象细数,或弦数。
治法:育阴清热,醒神开窍。
方药:清宫汤加味。生地黄25g,玄参25g,知母15g,麦冬15g,沙参15g,黄连10g,连翘15g,莲子心10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竹叶10g,郁金10g,石菖蒲10g,丹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清宫汤为清心开窍之方,治疗糖尿病酮症,应重用养阴增液药物。临床上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醒脑静脉注射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用安宫牛黄丸1丸或安脑丸1~2丸口服或鼻饲。若气阴两虚,虚象突出者,也可加用西洋参5~10g,另煎兑服。有高热症状者,更可灌服紫雪散。
5.阴虚液竭,真阴欲脱
临床表现:烦渴饮水不解,尿频量多,口干舌燥,眼窝陷下,皮肤干燥,体重锐减,神疲乏力,舌红,苔燥,脉细数。
治法:益阴增液,益气固脱。
方药:增液汤合生脉散加味。生晒参15g,生地黄25g,玄参25g,知母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3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增液汤是温病名方,重在养阴增液,生脉散为古方,重在益气生津固脱,两方合用,最适合治疗液竭气脱之证。山茱萸有收敛之用,张锡纯最擅长用之治疗急症,可以固脱。临床上也可以再加用西洋参10g,另煎兑服,更可以给予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
6.阴竭阳脱、气绝神亡
临床表现:神志昏蒙,表情淡漠,或躁扰不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舌苔少,脉微欲绝。
治法:育阴回阳,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味。生晒参15g,炮附子3g,知母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3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生龙骨、生牡蛎各2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参附龙牡汤重在益气回阳固脱,生脉散重在益气生津固脱,两方合用,适合治疗液竭阳脱危证。临床上也可以给予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李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