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治疗措施
HNDC的治疗原则与酮症酸中毒相同,包括积极地寻找并消除诱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人而异地给予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补液,使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
(一)迅速大量补液
根据失水量,补液量按体重的10%~15%计算,总量约6~10L,总量的1/3应在4小时内输入,其余应在12~24小时内输完,可以按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平均每分钟尿量确定补液量和速度。如治疗前已出现休克,宜首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如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在输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350mmol/L,血钠>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整输注速度。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mol/L时,再改输等渗溶液。合并心脏病者酌情减量。
(二)胰岛素治疗
患者对胰岛素多较敏感,以每小时4~8U速度持续静脉滴注,使血糖缓慢下降,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肿的危险。由于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不良,皮下注射胰岛素时不能稳定地维持血中胰岛素有效浓度,而且循环恢复后,大量胰岛素进入血内,将引起低血糖。直至患者能进糖尿病饮食,改为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
(三)维持电解质平衡
参考尿量及时补钾,既应足量又要防止高钾血症,以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进行监测,对肾功能障碍和尿少者尤应注意。
(四)维持酸碱平衡
血液碳酸氢根低于9mmol/L,要补充5%碳酸氢钠,4~6小时后复查,如碳酸氢根大于10mmol/L则停止补碱。
(五)治疗原发病、诱因及并发症
抗感染治疗,停用一切引起高渗状态的药物。
(六)透析治疗
适用于HNDC并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
(七)中医药辨证治疗
作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HNDC病死率较高,单纯中药治疗存在局限,以补液疗法和胰岛素疗法为主,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辅。
1.气阴两虚,热邪扰胃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疲乏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表情淡漠、虚羸少气、舌质暗红、苔薄黄干或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和胃。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0g,生石膏25g,知母15g,麦冬15g,清半夏10g,陈皮1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芦根15g,枇杷叶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竹叶石膏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大病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的名方,有益气养阴之用,兼可清热和胃,但清热之力稍弱。若虚象突出者,可用西洋参5~10g,另煎兑服。胃热吐甚者,也可加苏叶5g,黄连10g,清热止呕。大便干者,加熟大黄10~15g,通腑和胃。
2.阴虚津伤,热扰神明
临床表现:心烦不宁,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狂躁不安,口渴饮水不解,唇干舌燥,面红耳赤,身热喜凉,舌质红,苔黄或少津,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醒神开窍。
方药:清宫汤加味。生地黄25g,玄参25g,知母15g,麦冬15g,沙参15g,黄连10g,连翘15g,莲子心10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竹叶10g,郁金10g,石菖蒲10g,丹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清宫汤是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热闭心包的名方,今重用养阴凉血增液药物的同时,清心导赤、宁神开窍。临床上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醒脑静脉注射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或用安宫牛黄丸1丸,口服或鼻饲。若气阴两虚,虚象突出者,也可用西洋参10g,另煎兑服。
3.阴虚津伤,热扰胃肠
临床表现:口渴欲饮,头晕气促,食欲缺乏,恶心欲呕,腹泻腹痛,小便黄赤,泄泻久治不效,舌质红,舌苔黄,脉象细滑数。
治法:养阴增液,清胃宽肠。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25g,黄芩10g,黄连10g,苏叶5g,竹茹10g,清半夏10g,陈皮10g,沙参15g,生山药15g,白芍15g,芦根15g,枇杷叶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葛根芩连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协热下利的名方,从药物组成看非常适合治疗消渴病。也可随方加入西洋参10g,另煎兑服,以益气养阴防脱。
4.阴虚热盛,内风扰动
临床表现:渴而多饮,神志昏蒙,手足震颤,肢体抽搐,甚至发生惊厥,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或干,脉弦数。
治法:育阴清热,息风止痉。
药方:羚羊钩藤汤化裁。羚羊粉3~6g(冲),竹叶10g,生石膏25g,钩藤15g,麦冬15g,白芍25g,黄连10g,沙参15g,珍珠母25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25g,琥珀粉3g(冲),珍珠粉3g(冲),茯神15g,桑叶10g,菊花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羚羊钩藤汤原治疗热极生风之证,大便干结者,可配合升降散,加用蝉蜕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10g,清泄热结。若虚象突出者,可用西洋参10g,另煎兑服。胃热吐甚者,也可加苏叶5g,黄连10g,清热止呕。在临床上也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散,或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5.阴虚热结,痰瘀阻滞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多尿,大便干结,腹痛胀满,口臭,神识昏蒙,半身肢体不遂,或有失语,舌歪,舌质暗红,舌苔黄干,甚至焦黑,脉象弦实、滑数。
治法:益阴清热,化痰祛瘀。
药方:星蒌承气汤加味。胆南星10g,瓜蒌15g,大黄10g,知母15g,清半夏10g,厚朴10g,枳壳1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芦根15g,枇杷叶10g,秦艽10g,豨莶草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星蒌承气汤是当代名中医王永炎教授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的有效方剂。用治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兼脑络痹阻者,加大了养阴增液的力量。若喉中痰鸣、胸闷者,可加用姜汁、鲜竹沥兑服。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脉注射射液静脉滴注。也可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
6.阴虚液竭,元阳欲脱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多尿,或小便少,口干舌燥,体重锐减,皮肤干燥,神疲乏力,四肢湿冷,神识昏蒙,或躁扰不宁,舌红,苔干,甚至舌卷,脉细微而数。
治法:益阴回阳,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生脉散加味。生晒参10g,炮附子5g,知母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30g,沙参15g,生山药15g,天花粉25g,生龙骨、生牡蛎各2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参附龙牡汤重在益气回阳固脱,生脉散重在益气生津固脱,两方合用,治疗液竭阳脱症,可为对证。山茱萸有收敛之用,张锡纯最擅长用之治疗急症,可以固脱。有条件者,也可再加用西洋参10g,另煎兑服。更可给予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李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