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此症在发病前先有身微热,倦怠乏力,纳呆,全身不适。继则皮肤出现云片状丘疹,渐见粟米大至绿豆大成簇水疱,周围绕有红晕,累累如串珠,可排成带状,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壁紧张,内容清澈,五六天变混浊,最后结干痂。水疱多者穿破后可成湿烂面,易感染。重者可发生大疱、血疱,或坏死结黑痂;轻者可见皮肤刺痛,稍有潮红,而不见起疱。病程一般在两周左右,严重者较长。

(2)疼痛为本病的主证。有发病前先感刺痛,几天后始有起疱者,有疼痛与起疱同时出现者,有先起泡而后疼痛者。且疼痛之缓急轻重因人而异。儿童及年轻人疼痛轻或不疼痛;老人疼痛较重、持续日程较长,甚至可持续半年以上。个别年老体弱者,可因疼痛剧烈饮食锐减,不能入睡。

(3)发于面部带状疱疹,病情严重。如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以后可因瘢痕形成而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当眼有损害时,其鼻尖常有水疱,这是由于侵犯三叉神经眼支的鼻分支所致。耳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在外耳道或鼓膜有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症状。此外尚有舌前处味觉消失、流泪、鼻腭部水泡,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等症状。

(4)患有癌肿患者如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可泛发疱疹,波及全身皮肤及黏膜,伴有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预后较差,甚至死亡。

(5)本病要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肋间神经痛相鉴别。单纯疱疹病情轻微,多见于热病后,好发于鼻孔、口唇、阴部等皮肤交界处,疼痛不显。易于复发。接触性皮炎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接触史,无疼痛感。疱疹未出现前要与肋间神经痛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