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食、情志、劳倦因素所致。其中以外感咳嗽为多见。
1.病因
(1)外感六淫之邪:《河间六书·咳嗽论》说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肺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上连咽喉,六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一旦卫外功能失调或减弱,易致外邪寻机犯肺,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咳痰。因四时六气不同,人体感邪亦有不同,风为六淫之首,邪气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故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湿等邪,如春冬多风寒,夏多暑湿、风热,秋多风燥。临床上以风寒多见。正如《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可谓咳嗽病因病机之大略。
(2)饮食不节:多由饮食不当,伤及脾胃,水津失常,聚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贮于肺,遇邪引动,随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咳痰。
(3)七情内伤:肺志为悲,情志失调,尤为过悲,则耗伤肺气,此乃“悲哀太甚则伤肺”。肺气更伤,易致外邪侵袭而发病。劳则耗气伤阴,肺主气,司呼吸,内朝百脉,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劳倦过度,宣肃失调,百脉失理,气机不畅,阴精不足,皮毛不固,遇邪外犯,内外合邪,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咳痰。
(4)体虚劳倦:素体本虚,或劳作太过,或久咳不愈,以致肺肾两虚。肺气亏虚,气不化津,痰浊内生;阴虚火盛,热蒸液聚为痰;肾虚于下,摄纳无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咳痰。
2.病机
六淫之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致肺之宣降失常,肺卫失固,外邪易犯,内外合邪而发病。本病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二)西医
西医认为气管、支气管能够清除吸入的尘埃及细菌,吸气时混入的杂物,一部分由淋巴细胞带走,一部分被白细胞吞噬,还有一部分被气管、支气管内的纤毛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逐渐推送到咽喉而咳出。因此正常状态下,喉以下的气管内无细菌存在,如果清除能力下降,细菌可侵入支气管导致炎症的发生。
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功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所以气管-支气管炎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