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治疗骨肉瘤方面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西医行手术保肢或截肢,配合化疗、放射、免疫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围手术期及围化疗期减毒增效方面可发挥一定作用。

(一)辨证治疗

骨肉瘤在病变过程中,其全身以及局部病情变化颇为错综复杂,由于肿瘤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发病,故往往表现局部为实,整体为虚,其实者有气滞、血瘀、热毒、痰湿、阴寒之辨,其虚者则多表现为脾虚、肾虚。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又常见气、血、痰、湿互结,进一步耗伤正气,形成正虚邪实的局面,故当详细辨治。

1.阴寒凝滞

证候特点:骨瘤初起,酸楚微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著,甚至不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沉迟。

治法:温阳开凝,通络化滞。

推荐方剂:加味阳和汤。

基本处方:熟地黄30g,肉桂3g(焗服),鹿角胶10g(烊服),麻黄1.5g,白芥子6g,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炮姜1.5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寒甚者,加吴茱萸12g、陈皮6g以加强散寒理气之力;胸脘痞闷、嗳气或呕吐者,为寒夹食滞,可加枳实12g、神曲12g、生姜10g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

2.热毒蕴结

证候特点: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灼热刺痛,皮色紫黯红瘀,肢体活动障碍,有时伴有发热,大便干秘。舌黯红有瘀点,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推荐方剂:消毒化瘀汤加减。

基本处方:肿节风30g,龙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徐长卿20g,天花粉20g,黄柏15g,刘寄奴15g,黄芩10g,蛰虫10g,赤芍10g,乳香5g,没药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枳实15g以通便;小便短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各10g以清热通淋;口干欲饮者,去乳香、没药,加芦根15g、麦门冬15g以生津止渴。

3.瘀血内阻

证候特点:患部持续疼痛,肿块固定不移,质硬,表面色黯紫或血管曲张,面色晦暗,唇黯红(紫),舌质紫黯(或瘀斑点),脉涩或弦细。

治法:活血散瘀。

推荐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基本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牡丹皮10g,延胡索15g,乳香10g,没药10g,补骨脂10g,赤芍15g,蛰虫10g,蜈蚣2条,姜黄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疼痛较剧者,加蒲黄、川楝子各15g以加强化瘀止痛之力;低热者,去补骨脂,加青蒿10g,地骨皮、银柴胡各15g以清退虚热;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g、竹茹15g以降逆止呕。

4.湿毒留着

证候特点:身困倦怠,四肢乏力,虚肿,病变局部肿胀,疼痛。或破溃流液,功能失常,大便溏或不爽利,舌体胖,有齿痕,舌质黯,苔白滑腻,脉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

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基本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法夏10g,南星10g,白芥子10g,当归15g,薏苡仁30g,乳香10g,没药10g,忍冬藤30g,全蝎1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脘闷纳呆者,加川厚朴10g、神曲15g以行滞消食;小便不利者,加猪苓15g、泽泻15g以化气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出;精神困倦,大便溏薄,寒湿偏重者,加干姜10g、砂仁6g以增强温阳化湿之力;如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12g、土茯苓20g以燥湿。

5.脾肾两虚

证候特点:肿瘤后期,面色苍白无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唇甲淡白,动则汗出,纳差,消瘦,贫血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补肾。

推荐方剂:归脾汤合肾气丸加减。

基本处方:党参12g,黄芪15g,当归10g,白术10g,茯神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枸杞子3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食少便溏者,加扁豆12g,升麻、莲子各12g以健脾益气;面浮肢肿者,加猪苓、泽泻各15g以温阳利水。

6.肾虚火郁

证候特点: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皮色黯红,疼痛难忍,朝轻暮重,身热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华,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黯唇淡,苔少或干黑。

治法:滋肾填髓,降火解毒。推荐方剂:四骨汤。

基本处方:肿节风30g,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黄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牡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骨蒸潮热者,加鳖甲30g、地骨皮12g以滋阴清热;盗汗者,加煅牡蛎30g、麻黄根12g以敛汗;咽干口燥者,加麦门冬15g、天花粉15g以养阴生津。

(二)其他治疗

1.中成药

(1)强力康: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升高白细胞、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功效,可用于骨肉瘤放、化疗期白细胞低下患者。每次1~2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2)康莱特注射液:有较明显的抑杀癌细胞的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对放疗、化疗有一定的增效和减毒作用,兼有提供营养和缓解疼痛之功效,可用于骨肉瘤合并有肺部转移者。每次2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

2.针灸

(1)针刺绝骨、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发热,加大椎、外关、合谷;咳嗽、咯血,加列缺、二白。用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用于骨肉瘤。

(2)针灸中脘、天枢、建里、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艾条灸时,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适用于骨肉瘤放、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者。

(3)针灸大椎、内关、曲池、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艾条灸时,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适用于骨肉瘤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者。

3.敷贴疗法

(1)用新鲜商陆根捣烂加盐少许外敷,每日1次。用于骨肉瘤早期。

(2)葱白、蜂蜜,捣泥外敷,每日1次,用于骨肉瘤早中期。

(3)冰片酊:冰片30g,放入白酒500g,将溶液外涂局部,1天10余次,溃破处禁用。用于骨肉瘤疼痛者。

(4)骨癌止痛粉:商陆10g、蛰虫10g、血竭5g、生川乌10g、冰片6g、麝香0.3g。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和涂敷痛处,隔日1次。

(5)消肿止痛膏:乳香、没药、龙胆、铅丹、冰片、密陀僧、干蟾皮、公丁香、雄黄、细辛、生南星。上药共为细末和匀,用时取药粉调入凡士林内,摊于纱布上,贴敷肿块部位,隔日一换,如局部出现丘疹或水疱则停止使用,待皮肤正常后再用,本方消肿止痛作用明显。

(6)骨瘤粉:三棱9g、莪术9g、麝香0.3、生半夏9g、地鳖虫9g、商陆9g、桃仁9g、红花6g、木鳖子0.9g、雄黄3g、斑蝥0.9g、乳香9g、没药9g、生川乌9g。以上各药共研细末,制成外用散剂。外用,撒敷于癌肿处,或用蜜糖调和后涂敷,隔日1次。用药后偶有局部瘙痒发疱,一般可停药数日即可自愈,如严重时可将处方中斑蝥除去,改用阿魏3g,反应即减少。

(7)蟾酥消肿膏: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莪术、冰片。将上药共为细末,以蛋清调和,先清洁疼痛部位,然后外敷药膏,每日1次,7日1个疗程。本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于各期骨肉瘤患者。

(三)西医治疗

骨肉瘤的西医治疗以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亦可辅以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

1.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对骨肉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实验资料及临床研究均证明化疗可杀死截肢后已播散的瘤细胞,杀灭肺内微小转移灶,而且发现化疗对微小病灶比大的肿瘤更有效,因此,化疗应尽早进行。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如下。

(1)Rosen的T12方案:长春新碱1.5mg/m2,甲氨蝶呤8~12g/m2,静脉滴注,1次/周。两药同时于第1、3、4、7、8、9周应用。BCD(博来霉素15mg/m2,环磷酰胺600mg/m2,放线菌素D 600μg/m2),静脉滴注,2次/周,第1、5周。第10周手术,术后根据病情采取不同化疗方法。

(2)日本国立癌中心医院骨肉瘤化学治疗方案:本方案由手术及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四药联合组成。

2.放射治疗

放疗对骨肉瘤的治疗效果较差。但放疗可用于减轻局部复发后的疼痛,对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也可用放疗来减轻局部疼痛症状,从而可避免为减轻疼痛而做姑息性截肢,故目前放疗仅用于姑息治疗,如晚期患者、脊椎骨盆肿瘤切除不彻底和不能手术的患者,同时在结合化疗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有效消除肺转移,提高存活率。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仍在试验阶段,它为骨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采用以移植人体骨肉瘤而致敏的淋巴细胞,再给予原有骨肉瘤的病员,可抑制转移的瘤细胞,改变病程。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为α-干扰素,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骨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手术方式如下。

(1)保肢手术。

(2)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