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溃疡病的现代检查主要依赖胃镜和X线检查,还可结合胃酸测定和大便潜血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一)胃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清晰窥见溃疡的形态、数目、大小和周围黏膜情况,而且可鉴别溃疡的良性、恶性及早期溃疡型胃癌,尤其X线难以鉴别者,胃镜加活检可作出可靠的诊断,同时对溃疡的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疗效鉴定也能提供可靠依据。溃疡分期应以胃镜为依据,采用崎田隆夫分期法,一般分为三期。
1.活动期(A期)
活动期可见溃疡基底部覆有白色、黄白色或棕褐色厚苔,边缘光整,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如有红晕环绕,有时伴出血糜烂。又分A1、A2两期。
2.愈合期(H期)
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四周充血水肿消退,苔底白苔变薄。再生上皮明显,皱襞集中可达溃疡边缘。又分H1、H2两期。
3.瘢痕期(S期)
溃疡基底部的白苔消失,遗下红色瘢痕。最后红色瘢痕变为灰色瘢痕,四周有黏膜纹辐射,表示溃疡已完全愈合。分为S1、S2两期;即红色瘢痕期和灰色瘢痕期。内镜检查对下列情况具有价值:①为了进一步确定X线发现的溃疡的性质,如除外溃疡型胃癌或其他少见类型(如结核、梅毒等);②临床上怀疑溃疡但缺乏X线证据,胃镜可加以澄清;③X线检查提示胃皱襞粗大,呈放射状纠集,不能除外溃疡;④X线难以发现的浅小溃疡,如霜斑样溃疡或线状溃疡;⑤需要证实或除外伴有的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等;⑥临床科研为了准确鉴定溃疡分期和疗效,或追踪良性溃疡的愈合或复发过程。内镜的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痛苦,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对溃疡大小的判断不够精确,极少数溃疡不易察见,如球后溃疡、球后壁及幽门管溃疡、幽门及球部变形严重使镜头难以插入等,或因粗心、患者配合不好或技术原因,使少数溃疡漏诊。如与X线结合,则溃疡病的诊断几无遗漏。
(二)X线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征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的宽度可随施加压力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这表示它为较软的组织所造成。在切面观,壁龛突出胃壁轮廓以外,呈半圆形、乳头形或长方形。浅小溃疡或愈合中的溃疡也呈漏斗形。溃疡四壁一般光整而平滑。有时在溃疡口部可见一较宽的透光带,宛如颈部带有一个项圈;它是悬浮黏膜缘的水肿所造成。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
(三)大便检查
溃疡病活动期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
(四)幽门螺杆菌(Hp)检查
因Hp感染与溃疡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故宜同时检查有无Hp感染。检查的方法有快速尿素酶法、病理法、培养法和13碳呼气试验等,感染者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