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
多数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如并发感染,或长期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时,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血液免疫学指标如血清总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也常增高。
(二)痰液检查
痰液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当并发感染时,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
(三)胸部X线检查
早期或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高。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粗及炎性浸润阴影。胸部X线检查还有助于发现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
(四)肺功能检查
1.肺通气功能
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均减少。缓解期以上通气功能指标可恢复正常。
2.支气管激发试验
对于有哮喘症状但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目前多采用乙酰甲胆碱或组胺,如在某一标准剂量下,FEV1下降至基线以下20%,则试验结果为阳性。激发试验阳性是哮喘的典型表现但不特异,需注意排除其他一些气道炎性疾病。
3.支气管舒张试验
试验前测定基础FEV1,若小于70%预计值,给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200μg,若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则为舒张试验阳性。
4.PEF及其变异率
哮喘发作时PEF下降。若昼夜PEF变异率≥20%,则符合气流受限可逆性改变的特点,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五)动脉血气分析
轻中度哮喘发作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可降低,因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不升高或下降。病情加重时,PaO2明显下降,并可出现PaCO2增高。
(六)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可通过变应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证实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状态,以帮助了解导致个体哮喘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也可帮助确定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七)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测定
哮喘患者呼出气中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经抗感染治疗后NO浓度可下降,因此呼出气NO可作为哮喘时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