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喉炎

二、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喉黏膜的一般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三种。另有声带小节和声带息肉是慢性喉炎的特殊类型。也可参考本节治疗。

本病发病率性别差异不明显,主要与职业有关。如教师、演员、售票员、营业员等发病率较高。本病在中医称为“慢喉音”。

(一)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粗糙,初期为间歇性,朝轻暮重,声带休息后减轻,发音过多时嘶哑加重,晚期持续性嘶哑。

(2)咳嗽痰黏质稠不易咳出。

(3)因喉内瘙痒、干燥,患者常有清嗓子的习惯。常借咳嗽暂时减轻喉部之不适感,此种干咳为慢性喉炎的突出症状。

(4)喉镜检查,声带已失去原有光泽。单纯性者见黏膜慢性充血,声带红肿,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红色,边缘变钝,有黏稠分泌物附着,可在声门间连成黏液丝。肥厚性者,声带肥厚,不能向中间靠紧而闭合不良。室带肥厚、遮盖部分声带。萎缩性者,黏膜萎缩变薄、干燥、并有痂皮,声带变薄,张力减弱。声带小节则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1/3边缘处有对称性突起。声带息肉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声带的前、中段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赘生物,色淡红或黄白,表面光滑。

(5)本病要与喉梅毒、喉结核、喉癌、喉返神经麻痹相鉴别。喉梅毒身体其他部位有相应的梅毒症状,喉结核则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喉癌活检发现有癌细胞,喉返神经麻痹则有相应的病因可查。

(二)实验室检查

理化检查:有的患者需要用光导纤维喉镜检查,可清楚观察喉部的情况,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

1.体针疗法

(1)处方:天突、廉泉、足三里、合谷、列缺、照海。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合谷穴直刺0.8±0.2寸;向腕部或肘部方向斜刺列缺穴0.4±0.1寸;天突穴直刺0.2寸后,向下沿胸骨与气管之间刺入1.0±0.2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8±±0.2寸;足三里穴直刺1.3±0.2寸;照海穴直刺0.4±0.1寸。

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用中等刺激强度行针,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3)按语:针灸对急性喉部炎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有二:首先,有研究认为:喉部穴位人迎、天突、水突穴和喉部处于相同的神经节段内,故可以治疗喉部的疾患。其次,针刺对急性炎症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证实,针灸对炎症局部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基本病理变化均有促进好转趋势。针灸能减轻炎症灶血管的通透性,以减轻局部水肿;针灸能减轻炎症区的白细胞浸润;针灸可使炎症灶吸收加快,淋巴造影清晰,说明针灸可改善炎症区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动物实验证明,针灸能控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认为针刺抗感染作用的途径是:针刺兴奋穴位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脊神经背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冲动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安,从而抑制血管的通透性。在针刺抗感染作用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也具有重要位置。针刺能激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灶的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游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

2.耳针疗法

(1)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扁桃体、咽喉、肺、肾;第二组取另一侧的神门、耳尖、轮1~4、肾上腺。两组同时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0寸毫针,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

(3)按语:穴位分为两组,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两侧交替使用,目的在于防止穴位的疲劳和产生耐受性。尤其慢性喉炎,病程较长,需治疗较长时间,所以避免产生穴位疲劳更重要。

3.耳穴贴压疗法

(1)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扁桃体、咽喉、肺、肾;第二组取另一侧的神门、耳尖、轮1~4、肾上腺。两组同时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选用的穴位上,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不过分强烈为度。隔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4.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增音穴(双穴在甲状软骨两侧凹陷处)、廉泉。

(2)操作方法:用氦-氖激光机,电流量6~10mA,光点对准穴位,每穴照射1分钟,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适用于慢性喉炎。

5.穴位注射疗法

(1)取穴:增音、廉泉、人迎、足三里、照海。

(2)操作方法:运用5号半针头和5mL针管,抽取当归注射液5mL。每次选用穴位2~3个,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增音穴刺入0.3±0.1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8±0.2寸,足三里穴直刺1.3±0.2寸,照海穴直刺0.4±0.1寸,人迎穴缓慢进针,直刺0.4±0.1寸,有酸麻胀感后,慢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1~2mL。

6.梅花针疗法

(1)取穴:手太阴肺经、足三里、照海、太溪。

(2)操作方法:取双侧中府到云门及足三里、太溪、照海用梅花针轻轻叩刺,至皮肤稍微发红但不出血为度。每日治疗1次。亦可叩刺天突、水突,操作方法同以上穴位。

(四)按语

(1)戒烟酒,忌食辛辣之品,少食油炸食物。

(2)避免大叫、呼喊以防用声过度。

(3)积极治疗口腔、咽、鼻部疾患,尤其要积极治疗急性喉炎,以防演变成慢性。

(4)本病预后较好,仅有极个别发生癌变。

(曾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