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急性胃肠炎是指急性单纯性胃炎伴发肠炎者,临床以急性发作上腹部疼痛、呕吐、腹泻为特征。本病以呕吐为主者,属中医学“呕吐”范畴;以腹泻为主者,则归入“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受时邪,致湿热或寒湿内侵,脾受湿困,升降失调;或饮食不节,误食腐败变质食物,损伤脾胃,致传导失职、清浊相混而成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不洁食物中的细菌或其他毒素所致,主要因素有:①细菌或病毒感染:进食了受细菌或病毒污染的家畜、家禽、奶品、粥饭,以及海产品如蟹、螺、海蜇及腌渍食物等。最常见的致病细菌是沙门菌属与嗜盐菌,病毒则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其中以轮状病毒最为常见;②饮食不节:过饮烈酒、浓茶、咖啡、含有浓烈香料的菜肴;③摄食过多、过冷、过烫,或由于粗糙食物刺激胃黏膜;④服用某种药物以致过敏反应或用量过大。本病的病理改病主要为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甚至糜烂、出血。

本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起病较急,开始可觉上腹部疼痛不适,继则恶心呕吐,所吐之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酸腐而臭。大多数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随即泻下黄色水样稀便,吐泻次数少则数次,多则十余次。严重者因呕吐、腹泻而出现脱水或酸中毒症状,甚至导致中毒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