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三、治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

主穴:天突、廉泉、鱼际、通里、人迎、列缺、照海。

配穴:呼吸困难者配天鼎、扶突。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天突穴直刺0.2寸后,向下沿胸骨与气管之间刺入1.0±0.2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8±0.2寸;鱼际穴直刺0.6±0.2寸;通里穴直刺0.3±0.2寸;人迎穴针刺应避开颈动脉直刺0.5±0.2寸,得气后可以不留针立即按压针孔;列缺穴向腕部或肘部方向斜刺0.4±0.1寸;照海穴直刺0.4±0.1寸。

(2配穴:天鼎穴直刺0.6±0.2寸;扶突穴直刺0.6±0.2寸,或向下斜刺0.8±0.2寸。

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用中等刺激强度行针,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二)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肺、咽喉、颈;第二组取另一侧的气管、肾、肾上腺。两组耳穴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咽喉疼痛配耳尖、耳垂;夜眠不宁配神门、心;盗汗配神门、肾、心;纳呆配胃、交感。

2.操作方法

(1)主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选用的穴位上,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痛感但不过分强烈为原则。隔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耳尖、耳垂两穴用按摩法,用双手拇、示指对挤使充血,每穴挤压3~5分钟左右,以耳垂耳尖有明显热感为度。其他配穴操作同主穴。

(三)耳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肺、咽喉、颈;第二组取另一侧的气管、肾、肾上腺。两组耳穴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咽喉疼痛配耳尖、耳垂;夜眠不宁配神门、心;盗汗配神门、肾、心;纳呆配胃、交感。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0毫针,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重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钟。每日治疗1~2次。

(2)配穴:耳尖、耳垂两穴,用双手拇、示指挤压使充血,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后,双手挤按使每穴出血3~5滴。其他配穴操作同主穴操作。

(四)穴位注射疗法

1.取穴

廉泉、强音。

2.操作方法

以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mL,用5号针头刺入廉泉穴0.5cm左右,有针感后注入药液。另用注射器抽取1%盐酸普鲁卡因3mL,用6号针头取强音穴向喉咙方向刺入1.5cm左右,有针感后注入药液。每天治疗1次。

(五)三棱针放血疗法

1.取穴

金津、玉液。

2.操作方法

令患者卷舌,用三棱针快速点刺金津、玉液两穴,使出血1~3滴,并令患者慢慢将血咽下。

(六)艾灸疗法

1.取穴

天窗、百会。

2.操作方法

先是患者平仰而卧,选好天窗穴,将姜片切成2mm厚,然后用毫针刺以小孔7~8个。置于天窗穴上,然后将中等大小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如患者感觉很热而难以忍受,可将姜片稍稍转动或将姜片位置稍稍变动,但不要离开穴位。燃烧50壮,姜片干后换新姜片继续施灸。百会穴操作方法同天窗穴,在施灸前可将百会穴处头发剪去1cm直径大小的圆圈,使穴位充分暴露。以便施灸。

(七)针挑疗法

1.取穴

甲缝点、指缝点,颈背和肩胛上部及肺俞、身柱、百劳、大椎穴周围区域的疾病反应点(痣点)。

2.操作方法

先找到疾病反映点确定挑治部位。用粗针将挑治部位的表皮纵行挑破0.2cm,然后深入表皮下挑,挑到白色纤维时,可反复摇动,直至挑到该处纤维后,又向稍深处找到纤维。照上法反复摇动,直至挑断。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尽该点皮层白色纤维样物后,涂上碘酒消毒,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