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散性炎症;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其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等。本病多由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迁延成为慢性。或为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的并发症。本病在中医又称“慢喉痹”,因多为虚火上炎所致,故又称“虚火喉痹”。
(一)临床表现
(1)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或其他诱因。咽部不适,疼痛或咽部痒感、异物感。
(2)咳嗽咳痰。患者常感觉有黏痰附着于咽部,咽痒而咳,痰黏难咳。讲话时因咽部不适常有饮水及说话前常作“吭”“喀”清嗓动作。张口压舌,易致恶心作呕。
(3)咽部检查:如为慢性单纯咽炎则咽黏膜弥散性充血、肿胀,小血管扩张,色暗红,附有少量黏稠分泌物;如为肥厚性咽炎则咽黏膜肥厚,弥散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充血、肥厚;如为萎缩性咽炎则咽黏膜干燥、变薄发亮。重者咽后壁上黏附痂皮。
(4)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可见肿大。
(5)本病应与咽部(包括鼻咽部)、食道等部位的肿瘤相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培养,部分患者可查到致病菌。
(三)治疗
1.体针疗法
(1)处方:利咽(耳垂与下颌角的中点凹陷处)、廉泉、天突、合谷、少商。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利咽穴0.5±0.2寸;向舌根方向斜刺廉泉穴0.8±0.2寸;天突穴直刺0.2±0.1寸后,向下沿胸骨与气管之间刺入1.0±0.2寸;合谷穴直刺1.3±0.2寸;少商穴浅刺0.1寸。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钟。配穴的针刺手法、留针时间、行针次数均与主穴相同。
(3)按语: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针灸的抗感染作用:针刺可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每个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个数),加强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其识别、调整、杀菌功能。针刺还可以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产生更多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使抗体效价大幅度提高。针刺还可使血浆中补体含量提高。补体可通过趋化作用,调整作用、免疫黏附作用等扩大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第二,针灸的抗过敏作用:针刺可增加IgA含量,使黏膜分泌型IgA提高,可防止致敏原进入机体,增加黏附的屏障作用。针刺还可增加血中IgG的含量,减少IgE的含量,使进入机体的致敏原减少和IgE再结合的机会,并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CAMP水平,从而抑制磷脂酶,稳定细胞膜,防止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粘喜报脱颗粒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作用,因而可起到很好的抗过敏作用。第三,针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调节:针刺可舒张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血液瘀滞状态,带来更多吞噬细胞抗体、补体,从而加速致炎物质的清除,减轻局部水种状态,有利于炎症的减轻和局部组织的修复。
2.耳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咽喉、肺、气管、肾;第二组取另一侧的肾上腺、大肠、轮1~轮6、神门。两组同时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咽痛较甚者配耳尖、耳垂。双侧配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0寸毫针,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1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3次。用轻刺激手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2)配穴:耳尖、耳垂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每穴挤压出血3~5滴。隔日治疗一次。
(3)按语:慢性咽炎疗程较长,故治疗时主穴分两组,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目的在于防止穴位的疲劳和产生耐受性。两组主穴对缓解咽部干痛及有黏痰难以咳出等症状较有帮助。配穴则对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或平时有疼痛等症状有作用。
3.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咽喉肺、气管、肾;第二组取另一侧的肾上腺、大肠、轮1~轮6、神门。两组同时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咽痛较甚者配耳尖、耳垂。双侧配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主穴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选用的主穴,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配穴用按摩疗法,用拇指、示指对挤耳垂和耳尖,每穴挤压3~5分钟左右,以耳垂、耳尖有明显热感为度。每天按摩3~5次。
4.梅花针疗法
(1)取穴:后颈部、颌下、耳垂下方(翳风为主)、合谷、大椎、阳性物处。
(2)方法:患者颈椎4~7两侧有条索状物及压痛,颌下可摸到压痛明显的结节即阳性物处。找到阳性物后,用梅花针以中等或较重刺激叩刺,并重点叩刺后颈部、颌下、耳垂下方。每天1~2次。
5.水针
(1)取穴:天突、敏感点(阿是穴)。
(2)药物:50%当归注射液2mL。
(3)操作方法:取天突穴时,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避开颈主动脉和无名动脉,针头呈45°角刺入0.6±0.1寸深左右,有针感后注入药液。取敏感点时,患者面向椅背骑坐椅上,将两前臂放于椅背上,上身稍前倾,头部伏于前臂上。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腹侧向沿颈椎双侧旁开5分处,自上而下均匀用力按压,当患者感到指压处有酸麻胀痛处,该处即为治疗用穴。敏感点多位于颈4~5椎旁5分处。每次每侧穴位注入药液0.5mL。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6.鼻针
(1)取穴:咽喉点、敏感反应点。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30号毫针向下横刺穴位,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用轻捻手运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也可用皮内针埋针数小时或1~2天。
7.芒针疗法
(1)取穴:下颊车透扁桃、天突、太溪。
(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由下颊车进针,针尖直向前上方,通过口底部直达咽峡扁桃体,使局部有鱼刺异样物感放散到咽部扁桃体,深度1~3寸。
8.激光针
(1)取穴:增音(双)。
(2)方法:应用立地式氦-氖激光机,功率1.5mW,红色光束光斑0.5cm,输出电流0~10mA。患者取侧卧位,照射距离10~20cm,电流量毫安,每穴照射1分钟,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
9.药物电离子穴位透入
(1)取穴:咽喉部、后颈部。
(2)药物制备:一见喜100g、玄参100g、连翘100g、麦冬100g、赤芍100g、海藻50g、昆布50g、牛蒡子50g,用75%酒精浸泡1月以上,再加清水煎煮,去渣,浓缩为1∶2之浓液。
(3)操作方法:电极:40cm2×1(咽喉部);80cm2×1(后颈部),极性:正、负极隔天交替。电量:4~12mA。每次25~30分钟,10~15次为1个疗程。
(四)按语
(1)物尘、气雾是慢性咽炎的常见致病因素,所以生活环境中尽量避免物尘、气雾。
(2)畅饮清凉润肺饮料对改善症状有帮助,如甘蔗、芦根煎水,沙参、玉竹煎水频饮。
(3)本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且常伴有体质虚,故除针刺外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戒烟戒酒。
(4)对咽喉附近部位的疾病,如鼻、口齿疾病要积极治疗。
(曾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