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节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
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提出了“三消”一词,指出“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消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赤黄者,消中也;三则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消肾也。”这就是三消辨证,他将三消的部位划分为上、中、下三焦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亦有消渴属心,消中属脾,消肾属肾之说,开始了上、中、下三焦论治。
上消: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为主要症状,伴有小便频数而量多,或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消:以多食善饥、形体消瘦为主要症状,伴口渴多饮,便秘溲频,舌质红或有裂纹,苔黄燥,脉洪数。
下消:以小便频数,尿多如脂膏且有甜味为主要症状,伴有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腰膝无力,或饮一溲一,四肢不温,形瘦神疲,舌偏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等。
《中医内科学》将消渴病归为气血津液病证,辨证分为四型。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胃热炽盛: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肾阴亏虚:尿量频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