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X线片诊断,检查方便,费用低,无论在综合性或地方基层医院都可以广泛采用。X线片可对关节面形态、关节间隙及骨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它反映了骨小梁结构功能性改变,是所有骨关节疾病诊断的初步检查,如阴性并不能认为是正常的依据,因为X线片是对骨内矿物质含量即钙质含量的反映,而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阶段只有骨组织的死亡而无骨修复,此时无骨的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因而无法在X线片上显示。只有活骨组织对坏死组织进行修复,引起骨坏死区及周围的矿物质含量有较大变化时,在X线片上才能显示。由于X线片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因此它在任何一种分类系统中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但在骨修复开始以前,不显示任何影像学的改变,故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二)CT检查
CT扫描主要靠骨小梁的形态分布即放射状排列的骨小梁改变的情况及骨性关节面中断、破坏等征象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成像对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显示不同组织,特别是观察股骨头坏死病变所在的位置及范围,可以为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定位提供参考。CT扫描显示骨坏死区内增生、硬化、碎裂和囊性变等,较常规X线更为清晰,更可以进行定位,因此对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但CT同样要等骨组织在X线上的密度发生改变时,才能做出诊断,同时对髋关节、髋臼的整体情况观察不足。因此,CT检查不适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
(三)MRl检查
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在临床症状出现前一段时间即可显示,而在X线片检查中尚属正常。部分病例在核素骨扫描中也不能诊断。MRI能对骨髓坏死组织进行检查诊断,MRI高信号反映的是股骨头骨髓脂肪坏死细胞部分,而硬化骨及坏死骨髓碎屑及纤维组织则呈现低密度信号,由于MRI所具有的清楚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故反映病变区域的组织学方面的变化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无假阳性。其与放射性核素相比更为敏感,加之具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扫描,参数多,使其成为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为敏感而准确的方法。MRI在骨坏死早期即能提供有关骨生理变化的信息(与放射性核素相同),而在骨坏死晚期又能提供在解剖方面的改变,可见MRI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四)放射性核素成像
核医学骨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当示踪剂进入人体后,部分进入骨组织,与骨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可大量固定于脱水骨和新生骨的表面。在动态相中,其放射性曲线主要反映股骨头血管的血流量。当血流受阻时,血流量减少,秒时间活性曲线下降或后移。在血池相中,主要反映股骨头静脉血流回流状况,如股骨头静脉血流淤积不畅,则放射性强度明显增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局部血供和代谢低下,患侧股骨头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减少,患头/健头比降低。且可根据患头/健头比降低的幅度,判断缺血坏死的严重程度。以后,坏死区出现修复反应,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骨髓脂肪、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等增生,死骨边缘可有新骨形成,这些因素均可使骨显像表现为患侧股骨头放射性浓聚,患头/健头比增高。核素骨扫描在股骨头血供减少,而无早期临床症状时即能显示病变。可对早期怀疑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如长期服用激素,长期大量饮酒及患有减压病的患者进行普查。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其高选择性的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其与核素髋关节扫描相比,它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结合X线片、CT等检查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证据。
DSA可清晰显示股骨头上、下关节囊动脉的血液供应情况,为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良好而确切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