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治疗措施

八、治疗措施

LA发展并达到目前通用的诊断标准后,即使通过治疗能使乳酸下降,也无法改善预后,病死率很高。故对高乳酸血症患者(即无酸血症,但乳酸>2.5mmol/L)需及时治疗各种潜在诱因,积极预防诱发因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抢救,并密切随访观察。

(一)去除诱发LA的诱因

停用所有可诱发LA的药物及化学物质,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开始阶段患者呼吸急促,随后可出现呼吸衰竭,应立即予以吸氧,并做好人工呼吸的各种准备。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进行血乳酸、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阴离子间隙等血生化检查,并密切随访复查。

(二)病因治疗

LA最根本的治疗是病因治疗,如纠正休克,改善循环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尽量补液、扩容,提升血压及改善微循环,有利于乳酸清除。输液宜用生理盐水,避免使用含乳酸的溶液。对于老年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中心静脉压情况进行补液,或配合插胃管注入生理盐水补液,以免过快过多输液而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选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休克时,禁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强烈收缩血管的药物,以免造成组织灌注量的进一步减少,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纠正休克。

(三)及时纠正酸中毒

当pH小于7.2、小于10.05mmol/L时,患者肺脏能维持有效的通气量,而排出二氧化碳,肾脏有能力避免水钠潴留,就应及时补充碱。目前主张给予小剂量NaHCO3,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使HCO3-上升4~6mmol/L,维持在14~16mmol/L,动脉血pH上升至7.2。当pH>7.25时停止输碱,以免发生碱中毒。注意补碱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加重颅内酸中毒。酸中毒严重者(血pH<7.0),纠正不宜太快,尤其肺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者,CO2容易蓄积而进一步加重缺氧。

(四)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有利于解除丙酮酸代谢障碍,降低游离脂肪酸及酮体,同时减少周围组织产生乳酸。同时与葡萄糖合用,有利于减少糖类的无氧酵解,且有利于血乳酸的消除。此外,酌情补钾,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五)透析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法直接消除血液内,尤其脑内乳酸,当病情危急时应及时透析治疗。用不含乳酸钠的透析液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可加速乳酸排泄,并可清除苯乙双胍等引起LA的药物,多用于不能耐受钠过多的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六)对症治疗,去除诱因

如有效吸氧、控制感染、纠正心力衰竭、改善肝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七)中医药辨证治疗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病死率很高,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补液疗法和胰岛素疗法,积极纠正多脏器衰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1.气阴虚衰,痰热蕴结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胸闷,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睡等,舌质黯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治疗:益气养阴,化痰清热。

方药:生脉散合竹叶石膏汤加味。西洋参15g,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25g,竹叶10g,生石膏25g,知母15g,清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枳壳10g,芦根15g,枇杷叶10g,丹参2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生脉散益气养阴固脱,竹叶石膏汤更可清热化痰和胃。胃热吐甚者,也可加苏叶5g,黄连10g,清热止呕。大便干者,加熟大黄10g,通腑和胃。神识昏蒙者,可以配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2.阴竭液脱,瘀热内结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虚羸消瘦,或有胸痛,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臭,神识昏蒙,半身肢体不遂,或有失语,舌歪,舌质暗红,舌苔黄干,甚至焦黑,脉象弦细数。

治法:育阴固脱,清热祛瘀。

方药:清宫汤加味。生地黄25g,山茱萸25g,乌梅10g,玄参25g,知母15g,麦冬15g,沙参15g,黄连10g,连翘10g,丹参25g,葛根25g,天花粉25g,郁金10g,石菖蒲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清宫汤养阴清热,加丹参、石菖蒲等可以凉血活血、化湿醒神。胸痛者,可以配合麝香保心丸宽胸止痛。高热神昏者,可用安宫牛黄丸1丸,口服或鼻饲。若气阴两虚,虚象突出者,也可用西洋参9~15g,另煎兑服。

3.阴竭阳脱,元神失用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多尿,或小便少,口干舌燥,体重锐减,皮肤干燥,神疲乏力,四肢湿冷,神识昏蒙,或躁扰不宁,舌红,苔干,甚至舌卷,脉沉微而数。

治法:益阴回阳,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味。生晒参10g,炮附子5g,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30g,沙参15g,生山药15g,生龙骨、生牡蛎各2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阴竭阳脱,养阴固然重要,回阳益气更当重视,同时应注意固脱收敛元神。参附龙牡汤、生脉散合用,即有急救之用。生晒参也可改用西洋参,更可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李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