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治疗

一、基本治疗

(一)治疗目标

(1)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及其相关问题的症状。

(2)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维持正常的标准体重。

(3)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4)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5)儿童青少年应确保正常发育,育龄妇女应保证正常妊娠及分娩,确保围产期母子安全。

(二)控制标准

长期以来,医学界重视控制高血糖。1993年以来,以循证医学为原则的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进行)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分别对大样本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0年的长期随访,发现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因此建议对于新诊断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除控制空腹血糖外,还应注意餐后血糖达标,以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有不同的血糖控制标准。

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或餐后2小时≤6.7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mmol/L。

2型糖尿病理想的血糖控制标准视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等不同而异。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血糖控制好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如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HbA1c从10%降至9%对减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要大于其从7%降至6%。

但控制目标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糖尿病与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ANCE)、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美国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等临床试验结果均提示,在糖尿病漫长病程当中,年龄较大并具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病变的人群中,采用强化血糖控制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同时,ACCORD研究还显示,在上述人群中,强化血糖控制令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控制血糖要充分平衡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采用个体化策略,并制订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年轻初发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可制订更严格的目标,HbA1c<6.5%。如年老有多年病史患者,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短,以及有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尽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接受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血糖仍然不达标的患者,当制订相对宽松的目标,HbA1c<8.0%。

(三)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1.糖尿病教育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非常重要。糖尿病宣传教育的对象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教育一般的群众。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糖尿病知识,不能坚持有效的饮食控制和治疗,以致血糖波动大,各种并发症接踵出现,甚至致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防治各种并发症,减少耗费和负担。

2.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教育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个体化治疗目标,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等。具体概括为下列五个方面。

(1)糖尿病基础知识和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正确认识各种方法在糖尿病综合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避免患者心灵上蒙上阴影,鼓励患者接受疾病,融入社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了解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对血糖有不利影响,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都会有利于病情控制。

(2)糖尿病饮食教育:让患者了解进餐既要定时定量,又要灵活掌握膳食的数量和种类及同等能量食物的交换,进食量的增减要根据运动量调整。合理的饮食不但能保证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维持成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3)糖尿病运动教育:生命在于运动,糖尿病患者更需要运动,要让患者掌握运动的适应证、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血糖控制良好后积极参加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恒定,如果活动量变动大时,要相应调整食量;有并发症时要调整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等细节。

(4)药物治疗教育:向患者介绍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作用机制及用法,以便于患者随病情变化及运动量、进食量的变化自己简单做小剂量的调整。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器的消毒、保管、正确注射方法以避免注射部位的感染及剂量的不正确使用;这样既能保证药物的最佳疗效,又能避免药物性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5)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及自我护理教育:由于糖尿病目前无根治的方法,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必须坚持终身治疗,所以患者坚持终身的自我监测和护理是病情良好控制的必要措施。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正确的自我监测和护理既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的及时和准确,又能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