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阿是穴、夹脊穴。
(2)配穴:脾经湿热配阴陵泉内庭;面部疱疹配合谷、外关;肝郁气滞配太冲、期门。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0~30号毫针,对疱疹密集处局部用围刺、平刺法,可点刺放血加拔罐;斜刺夹脊穴1.0±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0~30号毫针,直刺阴陵泉穴1.5±0.5寸,向上斜刺内庭穴1.0±0.2寸;直刺外关穴1.3±0.2寸,直刺合谷穴1.0±0.2寸;向上斜刺太冲穴1.3±0.2寸,平刺期门穴0.6±0.2寸。
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运用重度刺激手法行针,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3~5个往复每秒,每次行针5~10秒。
3.按语
针灸疗法之所以可以治疗带状疱疹,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针灸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皮肤微循环,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从而加速自愈过程。机体的体液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物质主要为浆细胞合成的各类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免疫物质为血液或淋巴液中的菌素,补体、溶菌酶等。针灸对机体的体液免疫有影响作用。第二:正常人针灸后,白细胞吞噬机能增强,如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或正中神经,可使正常人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疫杆菌的吞噬指数明显增高,有的可增高1~2倍,其发展趋势一般为:于针后30分钟开始上升,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已回降,72小时恢复,吞噬能力亦量平等变化。艾灸正常人足三里、内关穴亦有相似效应,但作用较弱。针灸或电针对菌痢或阑尾炎患者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一般于针后3小时即见显著增强,12小时达到高峰。菌痢患者半数病例吞噬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吞噬能力亦增强0.25~2.5倍。动物实验也看到类似结果,如针刺家兔“足三里”或正中神经,均可见到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
(二)灸法
1.取穴
疱疹局部。
2.操作方法
将二至三根艾条捆绑在一起,然后从一端点燃,对疱疹局部施回旋灸,从患部周围向中心逐渐缩小,以皮肤反复疼痒,皮疹由红变暗,由暗变结痂为止,宜大面积重灸,每日操作1~2次,本疗法可以与辩证毫针疗法相结合。
(三)梅花针疗法
1.取穴
皮损局部,华佗夹脊。
2.操作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扣刺疱疹周围皮肤,一般沿疱疹带外周叩刺3遍;再叩刺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每日操作1~2次。
(四)电兴奋疗法
1.取穴
患处相应部位。
2.操作方法
用电兴奋治疗仪的两个电极板用消毒过的蒸馏水浸透后贴于疱疹密集处,上以绝缘布覆盖,压上沙袋固定,然后打开旋钮用感应电,以患者能忍受为度,10分钟后再加大1次,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5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