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2025年09月26日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因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体气味等,影响气体的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生而致哮。
(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肥甘厚味,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3)体虚病后: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一般而言,体质不强者多以肾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主。
2.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如朱丹溪说:“哮喘专主于痰。”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如《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气道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肺胀重证。
(二)西医
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被广泛接受的气道炎症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各种类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因此,哮喘更可能是多种机制引起的一种共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