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倡导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特别强调在饮食和服用药物上注意忌口。
(二)辨证论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应遵循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者,一般表现为热毒炽盛、邪毒攻心、热邪犯脑等,此期中医辨证以邪实为主,不主张单用中药,尤其是伴有系统损害者,但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可起到强化疗效,减轻毒不良反应的双重作用。
1.气营热盛
主症:高热不恶寒或稍恶寒,满面红赤,红斑红疹,咽干目赤,口渴喜冷饮,尿赤而少,大便干结,气急喘息,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祛斑。
方药:三石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石膏、滑石、生地黄、鲜芦根各30g,玄参、金银花、知母、黄芩、鲜菖蒲、牡丹皮各15g,紫草20g,赤芍10g。高热不退加牛黄粉、羚羊角粉或紫雪散,以加强清热除火之力;关节痛加忍冬藤、桑枝各15g治痹通络,又有清热之力;衄血,尿血加藕节炭、白茅根各10g清热凉血;如有头痛呕吐寒战、舌苔转黄厚,有热毒之象者,加黄连、黄柏、大黄、贯众各10g,板蓝根20g等清热解毒。相当于SLE急性发作期,加用中药治疗可增强疗效。
2.热毒炽盛
主症:发病急骤,高热持续不退或弛张热,烦躁,口渴,面赤,面部或手指新发红斑,关节肌肉疼痛。甚者皮肤紫癜,便血,尿血等,或狂躁谵语、神昏惊厥,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弦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方药:十八子克斑汤(《李志铭经验妙方》)。羚羊角粉3g(冲服,或羚羊角丝10g,先煎半小时),白花蛇舌草、生石膏各30g,救必应、野菊花、金银花、生地黄、丹皮、地丁各20g,连翘、赤芍、地龙各15g,桔梗10g。神昏谵语者,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1丸,研末冲服;惊厥狂乱者,可加钩藤、僵蚕各15g,或珍珠母30g;面部红斑明显者,可加茜草、红花各15g;鼻衄者,可加白茅根、侧柏炭适量;关节肿痛者,可加海风藤、乌梢蛇、路路通各15g;大便干结者,可加火麻仁30g,或生大黄5~10g(后下);小便短赤者,可加车前草、泽泻各15g。相当于SLE急性发作期,加用中药治疗可尽快缓解症状,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3.热郁积饮
主症:胸闷胸痛,心悸怔忡,时有微热,咽干口渴,烦热不安,红斑丘疹。舌红苔厚腻,脉滑数、濡数,偶有结代。
治法:清热蠲饮,利水渗湿。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葶苈子、桑白皮、生石膏、生地黄、生薏苡仁各30g,白芥子、知母、沙参、黄芩、猪苓、茯苓、郁金、枳壳各15g,五加皮20g,杏仁、甘草各10g,大枣10枚。体壮实者可用制甘遂末吞服,以攻遂水饮,得泻即可,不宜多用;发热加板蓝根、大青叶10g加强清热之力;畏冷或白痰多者加桂枝10g以通调水道,反佐化饮;心悸、脉结代加玉竹、五味子、丹参各10g,龙齿20g养心宁神;咳痰加浙贝母、炙百部10g清肺止咳;气急胸闷加炙苏子、瓜蒌皮、川厚朴各10g宽胸顺气。此证型相当于SLE引起心脏损害,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炎及胸膜炎等,在治疗中可加用中药调节改善患者症状。
4.脑虚瘀热
主症:头昏头痛,低热不退,口干口渴,甚至神昏谵妄,胡言乱语,躁狂不已,或四肢抽搐,口吐痰涎,皮肤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数而滑。
治法:健脑化瘀,安神定志。
方药:补脑祛瘀方加减。生地黄、何首乌、白蒺藜各30g,枸杞子、麦冬、天麻、蔓荆子、赤芍、泽兰、茯苓、半夏各15g,知母20g,川芎、陈皮、僵蚕各10g,甘草5g。头痛严重加全蝎、蜈蚣,白蒺藜加至60g;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丸;癫痫样抽搐加钩藤、制南星、石菖蒲各10g。此证型相当于SLE引起轻度脑损害,脑电图可以轻度异常改变。
在临床论治中,我们着重强调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寻找中医治疗的切入点,在急性期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时候,加用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平稳过渡。具体治疗则需要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及出现的兼夹证等各种状况分别论治。如重型狼疮患者,临床激素治疗量大、疗程长,若出现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纳差等,可加用小半夏加茯苓汤调理脾胃,用药如下: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各10g,酒黄精、党参各15g,临床应用效果颇佳,一般2~3剂即可改善患者纳差等症状情况。又如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辨证应用中药四物汤及失笑散,用药如下:熟地15g,桃仁、五灵脂、蒲黄、当归、白芍、川芎各10g,柴胡3g,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如出现肝功能有异常,中医辨证可见患者口苦纳呆,两胁胀痛,月经提前,经血暗紫带块,烦躁易怒;或肝脾大,皮肤红斑、瘀斑等,治法可加用大柴胡汤以加强活血养肝,清热退黄,方药如下:柴胡、郁金、知母、猪苓、枳壳、川楝子、泽兰各15g,生地黄、女贞子、黄芩、败酱草、蒲公英、茵陈各30g,大黄10g,甘草5g,大枣5枚。如针对合并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的患者,治以益气养阴,安神宁志,用药如下:天冬、人参、茯神各15g,黄芪、当归、白芍、丹参、莲子心各10g,柏子仁、远志各20g等。如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则要提倡活血养血,行瘀通络的治法。总之,在临床辨证中,可见多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即使在辨证方面也要掌握主要矛盾,从主要矛盾着手,意虽繁而方药从简。
(三)中药成药
1.狼疮丸
狼疮丸由金银花、连翘、丹参、赤芍、蒲公英、白鲜皮、桃仁、红花、蜈蚣等17味中药组成。每丸9g,日服2次,持续3~5年。
2.青蒿制剂
青蒿制剂对盘状红斑狼疮有一定效果。青蒿蜜丸,每丸10g,每日3次,每次1~2丸。浸膏片,每片0.3g,约含青蒿生药1g,每次3~5片,每日2~3次。
3.复方金荞片
复方金荞片有清热解毒功效,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每片0.6g,每日16~24片,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
4.昆仙胶囊
昆仙胶囊由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组成,功效补肾通络,祛风除湿。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蛋白尿,肢体水肿,结节红斑,皮肤血管炎等,每粒0.3g,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四)针灸疗法
1.毫针
SLE急性期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针对热毒炽盛,红斑鲜红者,可配合针刺治疗。常用穴位:大椎、曲池、合谷、委中、十宣、十二井穴。
方法:用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2日1次。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皮损局部阿是穴用三棱针散刺出血。
2.刺络拔罐法
选取皮损局部阿是穴,用三棱针散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刺后拔罐。
(五)中药外敷
用五倍子粉和密陀僧粉用盐水调敷,直接涂撒在红斑狼疮患者皮肤黏膜有溃疡糜烂处。
(李野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