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肺炎由于病原菌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治疗有所选择。对体质较好、病情较轻者,特别是病毒性肺炎,一般可单纯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但对年老体弱、免疫力较低、感染较重和重症肺炎者,除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外,由于病情较危重,应积极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后期可使用中医药调理,促进病灶吸收,防止机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辨证治疗

肺炎多系风热之邪袭肺所致,病变部位在肺,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大多遵循温病的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证是本病提高治愈率,防止变证的关键。风热与痰热是本病中心环节,故疏风清热化痰是基本治疗大法。若见阳明腑实证,当肺胃同治;若逆传心包,当凉营清心,豁痰开窍;若正不胜邪,热毒内陷,阴竭阳脱,亟当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后期阶段,邪热已退而肺胃津伤未复的,则宜甘寒清养肺胃之阴。

1.邪袭肺卫

证候特点:发病急骤,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咳嗽,痰白或黄,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推荐方剂: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薄荷6g(后下),桔梗10g,牛蒡子10g,芦根15g,杏仁12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病重者每日2剂,每隔6小时服1次。煎药时间不宜过长,以汤药“香气”大出为度。

加减法:肺热内盛加鱼腥草、大青叶、黄芩以清泄肺热;口渴明显加天花粉、南沙参以清热生津;痰黄黏稠加浙贝母、天竺黄以清热化痰;咽痛明显加板蓝根、山豆根以清热利咽。

2.痰热壅肺

证候特点:发热,咳嗽,痰多痰鸣,痰黏或黄或带血,胸痛,气粗而喘,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基本处方:麻黄9g,生石膏30g,苇茎18g,杏仁12g,桃仁12g,薏苡仁20g,冬瓜仁15g,甘草6g,虎杖20g,全瓜蒌15g,黄芩15g。水煎服,每日2剂,每隔6小时服1次。

加减法:痰热壅盛加鱼腥草、桑白皮、金银花、浙贝母以加强清热化痰解毒之力;咯血加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胸痛加郁金、丝瓜络以活络止痛;腑实便秘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以通腑泄热;表证未解,仍有恶寒、发热则用生麻黄,若表证已解,可用炙麻黄。

3.热入心包

证候特点:灼热夜甚,烦躁,神昏谵语,气促,痰鸣肢厥,舌红绛,脉弦滑数。

治法:清心泄热,豁痰开窍。

推荐方剂:清营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基本处方: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30g,牡丹皮12g,玄参20g,黄连10g,金银花30g,连翘20g,浙贝母12g,石菖蒲10g,郁金15g,鲜竹沥50mL(冲服),人工牛黄粉1g(冲服)。水煎服,每日2剂,分4次服。

加减法:高热烦躁为主可加安宫牛黄丸1丸化开冲服以清心解毒开窍安神;神昏谵语为主可服至宝丹1丸以化痰开窍;高热痉厥为主可加服紫雪丹1丸以镇痉开窍,清热解毒;兼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以通腑泄热醒神。

4.正虚欲脱

证候特点:体温骤降,额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短促,脉微细。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养阴。

推荐方剂:参附汤合生脉散。

基本处方:高丽参9g(另炖),熟附子15g,麦门冬12g,五味子9g,山茱萸15g。水煎服,日2剂,分4次服。

加减法:大汗淋漓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以敛汗固脱。临床上即可用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或0.9%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

5.正虚邪恋

证候特点:低热不退,咳嗽减而未止,痰少黏稠不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口渴烦躁,舌红而裂,少苔,或舌淡而少津,脉细数或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推荐方剂:麦门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基本处方:太子参30g,沙参15g,麦门冬15g,生地黄20g,石斛15g,杏仁12g,川贝母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低热不退加白薇、银柴胡以清虚热;纳呆加生谷芽、生麦芽、炙鸡内金以消导开胃;痰黏难咯加瓜蒌皮以清化痰热;腹胀加佛手、香橼皮以行气消胀。

(二)其他治疗

临床上治疗肺炎除按辨证论治口服汤药外,视具体情况可同时配合其他治疗,如口服中成药,或联用静脉滴注等,多种剂型或多种治疗方法同时使用。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炎初期,邪在肺卫者。每次4片,每日2~3次,使用3~5天。

(2)羚羊清肺丸:清肺利咽,清瘟止嗽。适用于痰热郁肺之肺炎者。每次1丸,每日3次,使用5~7天。

(3)金荞麦片: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热壅肺之肺炎者。每次5片,每日3次,使用7天。

(4)蛇胆川贝液:祛风止咳,除痰散结;适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之肺炎者。每次10mL,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5)蛇胆陈皮液:顺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浊阻肺咳喘、痰多之肺炎。每次10mL,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

(6)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适用于肺炎之痰热盛或热入心包者,症见: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舌红、苔黄等。可予清开灵注射液,一日20~4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7)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适用于急性肺炎痰热阻肺证。每次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8)热毒宁注射液: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用于肺炎属于风热者。一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1日1次。

(9)醒脑静注射液,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适用于肺炎热盛或热入营血神昏者。可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7天为一疗程。

(10)血必净注射液:化瘀解毒。用于温热类疾病,症见:发热、喘促、心悸、烦躁等瘀毒互结证;适用于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30~40分钟内滴毕,一天2次。病情重者,一天3次。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10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30~40分钟内滴毕,一天2次。病情重者,一天3~4次。

(11)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适用肺炎见有瘀血者,特别肺炎后期,炎症吸收不良者。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7天为一疗程。

(12)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适用于肺炎气阴欲脱者或后期气阴两虚者。以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13)黄芪注射液: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适用于肺炎后期以气虚为主者。以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14)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适用于肺炎出现阳气暴脱的厥脱证和气阳虚者。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静脉推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

2.针灸

(1)风温犯肺

1)取穴:合谷、曲池、外关、大椎。热甚加外关、合谷;咽痛加少商。

2)操作:用泻法。留针20分钟,5次为一疗程。

(2)痰热壅肺

1)取穴: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若热郁胸膈而烦躁者,加膈俞;痰热结胸者,加丰隆;大便不通者,加天枢、上巨虚。

2)操作:用泻法。留针20分钟,5次为一疗程。

(3)热毒内陷

1)取穴:郄门、神门、曲泽、膈俞、血海,若邪甚蒙闭心包,神昏者加水沟,也可刺水沟、十宣、曲池、委中放血。

2)操作:用泻法。留针20分钟,5次为一疗程。

(4)正气暴脱

1)取穴:水沟、内关,用补法,百会、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

2)操作:水沟、内关,用补法,百会、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留针30分钟,5次为一疗程。

(5)正虚邪恋

1)取穴:肺俞、膏肓俞、太渊、太溪、三阴交。低热不退加内关;痰多纳呆加足三里、中脘。

2)操作: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5次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

适应证:大叶性肺炎方法:取双侧肺俞、大椎穴,用4.5~5号皮试针头吸入注射用水,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肌层,上下提插,待局部有酸麻胀感,回抽无血时分层推注,初次注射肺俞穴1mL,1小时后再注1次2~3mL,大椎穴1mL,以后每日2次至痊愈为止。疗程:7次为一疗程。

4.拔罐法

适应证:用于肺炎恢复期病灶吸收不良者。方法:取风门、肺俞、膏肓俞、肺部有湿啰音处,按拔火罐常规操作,每日治疗1次。疗程:5次为一疗程。

5.药熨法

适应证一:迁延性肺炎。方法:二子荑附方:苏子、白芥子、芜荑、香附各30g,细辛10g,食盐30g,食醋少许。上药用铁锅在炉上翻炒至芳香灼手,装入柔软布袋内,立即在脊柱及两旁或啰音密集处来回推熨。开始可隔衣而熨,待温度下降,再直接熨于皮肤上,每日2次。疗程:7天为一疗程。

适应证二:肺炎之痰浊阻肺者。方法:三子养亲方(苏子、莱菔子各60g,白芥子30g)。各药混合炒热,布包熨背部。每日2次。疗程:7天为一疗程。

6.灌肠疗法

适应证:肺炎之痰热壅肺者。方法:麻杏石甘汤灌肠液:麻黄10g,石膏50g,杏仁10g,甘草5g。水煎取汁约200mL灌肠,药温30℃左右,每日灌肠1~2次。疗程:5天为一疗程。

(段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