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理

一、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外伤后遗症的发病与颅脑损伤(head injury)程度密切相关。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等。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

(1)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极易发生逆行感染。

(2)原发性脑损伤

1)脑震荡: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短时间清醒,往往不能回忆受伤瞬间过程,对症处理可愈。

2)脑挫伤和挫裂伤:枕顶部着地形成对冲伤,脑组织在颅内大块运动,与前颅凹和中颅凹底摩擦,致脑组织挫伤或挫裂伤,可引起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脑脊液可呈血性)、颅内血肿。

(3)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损伤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2.病理

根据损伤特点,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损伤,二者在致伤因素、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别;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二者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

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是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二者的发生机制不同。在局部脑损伤中,创伤导致脑挫伤和血肿的发生,从而出现颅内占位效应,导致脑移位、脑疝和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而后者则是昏迷发生的主要原因。

脑外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发生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弥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脑损伤最严重的后果是“植物人状态”。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脑外伤患者都存在血瘀的情况,临床辨证关键是“瘀”。即由于外伤,致脑络损伤、血脉瘀阻,气血难以上注以致脑失所养、髓海空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瘀则气滞,气滞血瘀谓之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皆有头痛,且头痛常系脑外伤综合征的主症。

外伤后的血瘀往往兼有血虚,尤其是外伤后病症拖延较久的患者。病久则虚,心失所养,难主神明或气血亏虚,故患者出现头晕、精神不振、乏力、耳鸣、多汗、失眠心悸、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其中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