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一)一般性处理

注意肩部保暖,可以外贴伤湿止痛膏药,同时主动做肩关节上举、前屈、后伸功能锻炼。

(二)手法治疗

1.推拿手法

慢性期可采用推拿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者手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做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粘连松解,增进活动范围。

2.扳动手法

对长期治疗无效,肩关节广泛粘连,肩部僵硬,疼痛已经消失而运动没有恢复的患者可以运用扳动手法松解肩部粘连。可在颈丛或全麻下,使肌肉放松,施行手法扳动。方法是患者卧位,术者以一手握住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肩部,同时助手抵住肩胛骨,避免在手法扳动时肩胸肌性结合部的代偿活动。先使肱骨头慢慢内外旋转,然后再按下列步骤进行。

(1)前屈、外旋、上举:患者仰卧,肘关节伸直,牵引的同时逐渐使肩前屈、外旋,再使患肢上举过头。

(2)外展、外旋、上举:患者仰卧,屈肘,先将上臂被动外展,当达90°后,再外旋、外展患肢,最后患肢上举过头,要求手指能触及对侧耳朵。

(3)后伸、内旋、摸背: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侧,逐渐使肩关节后伸、内旋、慢慢屈肘使手指能接触及对侧肩胛骨下角。手法扳动的范围由小到大,在扳动的过程中常能听到粘连带被撕裂的声音,经过反复多次的动作,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操作中要轻柔,防止暴力活动而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

手法完毕后患者卧床休息,肩部外敷消瘀止痛药膏,并使上臂外展外旋至90°平面,1~2天局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应积极做肩关节的各向活动,尤其是要加强上臂的外展、外旋动作的锻炼。

3.练功疗法

(1)肩关节环绕练习:患者在早晚作内旋、外旋、外展、环绕上臂动作,反复锻炼,锻炼时必须缓慢持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有损无益。

(2)爬墙锻炼:患者侧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画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上举度数。

(3)手拉滑车:可在屋的上方装一滑车,穿一拉绳,握住绳的两头,患者以健侧上肢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关节的锻炼活动。

(三)辨证论治

1.风寒湿阻

主症: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宣痹。

方药:蠲痹汤。羌活6g,姜黄6g,当归12g,赤芍9g,黄芪12g,防风6g,炙甘草3g,生姜5片,水煎温服。

2.脉络瘀滞

主症: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以刺痛为主,经久不愈者。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牛膝9g,地龙6g,甘草6g,川芎6g,没药6g,灵脂6g(炒),秦艽3g,羌活3g,香附3g。加水300mL,煎至150mL,去渣温服。

3.气血亏虚

主症: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

治法:补气养血,舒筋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9g,芍药9g个,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水煎分3次温服。

(四)外用药

1.宝珍膏

麝香2.8g、宝珍膏药粉1482g、黑药肉24000g、芸香浸膏200g。以上四味,取麝香研细,与宝珍膏药粉配研,混匀;黑药肉温热熔化,将上述药粉与芸香浸膏分次拌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本方具有除湿祛风,温经行滞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跌打损伤及筋脉拘挛疼痛等。

2.伤湿止痛膏

伤湿止痛流浸膏系取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各1份,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各2份,白芷、山柰、干姜各3份,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约为1.05的流浸膏;按处方量称取各药,另加3.7~4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本方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五)其他治疗

1.封闭疗法

一般用泼尼松龙25~50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2.针灸疗法

取穴肩髃、肩髎、肩外俞、巨骨、曲池等,并可“以痛为腧”取穴,用泻法,结合灸法,每日1次。

3.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主要是松解周围软组织粘连和减轻肌腱、关节囊挛缩,从而达到疏通气血、松解肌肉痉挛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症状典型、病程短的患者,对于处于粘连、缓解期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部分医师都采用明显的压痛点为进针部位。但有些医师主张选取进针点时应结合具体的病变部位,如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冈上、下肌抵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肩峰下滑膜囊等。而欧家寅则认为应按骨性标志及压痛点定位即喙突顶点、肱骨小结节、结节间沟及肱骨大结节后2cm处。

4.其他

超短波、磁波、中医定向透药等方法。

(六)西医治疗

1.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但疗效有限。

2.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是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常用药物是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和利多卡因注射液。

3.局部麻醉

肩胛上神经周围或臂丛神经肌间沟注射局麻药物,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症状。

(常智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