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09月26日
一、概述
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类。以右上腹疼痛伴有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厌食油腻为特征。其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出2~3倍,尤其以中年、肥胖女性好发。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腹痛”“黄疸”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多因于外邪入侵,尤其是湿热毒邪内犯,加之情志抑郁,肝胆失于调达;或饮食不节,痰湿内生,终致肝胆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胆管不利,而致胁痛、黄疸等症。其病位在胆,但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表现有虚有实,以实证为多见,也可兼夹转化,故慢性者病程迁延难愈证情变化多端。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刺激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来,但大多数无急性发作史,多因结石、浓缩的胆汁或代谢障碍,导致胆固醇沉积于胆管黏膜上形成结石及慢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胆囊壁增厚,内壁粗糙、黏膜有溃疡面,囊腔或整个胆囊萎缩变小。
急性胆囊炎以持续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为特征,进而局限于右肋下胆囊区。疼痛以饱餐或脂餐后诱发。可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严重者可并发胆囊穿孔,继发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慢性胆囊炎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为主,可向右肩背放射。可伴恶心呕吐、胆绞痛等症,多于食油腻后发作。B超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