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逸失调、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几个方面,其中情志失调尤为受到重视。

(1)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遂致本病。《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

(2)感受外邪:外邪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寒、湿邪等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机失调,运化失常。《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泻腹痛矣”,说明风、寒等外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3)饮食所伤:进食不节或不洁,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导致本病的发生。《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

(4)禀赋不足:由于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运化某些食物或中虚脏寒,脾阳不能温养,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2.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思虑劳倦最为密切,精神抑郁或紧张为重要诱因,饮食不调为发病的重要环节。肝主疏泄,郁怒忧愁过度或精神高度紧张,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甚则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腹痛;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常可见泄泻;湿邪蕴结肠道,故见黏液便,湿邪为主可见白色黏液便,湿郁化热或湿热互结则见黄白色黏液便;气机阻滞,不能宣达,肠道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故见大便秘结。脾主运化,思虑劳倦最易伤脾,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反为“湿”与“滞”,于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泄泻乃作;又或脾虚血少,不能下润大肠而便秘;如嗜食肥腻辛辣之物,胃肠积热,伤津化燥,肠失濡润亦可出现便秘。肝脾不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故腹泻与便秘交替。本病病初在脾与肝,病久则脾虚及肾,脾肾阳虚,导致脏腑失于温养,以致病情迁延,缠绵难愈。总之,本病病位在肝、脾、大肠,以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机。

(二)西医

目前I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涉及的因素较多。病因学的研究主要涉及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等。目前对精神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的研究较多。临床上不少IBS患者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精神因素是IBS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原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肠道感染也是发生IBS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感染可对肠黏膜上皮的屏障作用和肠道黏膜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肠功能紊乱,从而诱发I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