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喉炎

一、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炎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病,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之后。主要由感染和用声过度所致。环境因素则由于吸入粉尘、有害气体等引起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或冬春季节,气候突然变化,吸入具有刺激性的气体或尘埃所致。

中医将声音嘶哑称为“暗”,喉炎引起声音嘶哑为“喉暗”,喉暗之急性发病者称为急喉喑。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若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

(一)临床表现

(1)喉内发热,剧痒疼痛,干燥不适;咳嗽痰多,不易咳出;重者有畏寒、发热、疲倦。

(2)声音嘶哑或失音。

(3)喉镜检查可见喉黏膜充血,肿胀,声带红肿,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声带表面。

(4)成人仅有少数病例发生呼吸困难。小儿发病甚为急促,先有嘶哑干咳,咳时发生“空-空-空”的声音,颇似犬吠。本病常见于夜间突然呼吸困难而被憋醒,属危及重症,应及时处理。

(5)本病应与喉部的特异性感染相鉴别,如结核感染、梅毒感染等。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三)治疗

1.体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合谷、尺泽、列缺、廉泉。

2)配穴:头痛者配大椎、曲池、风池;咽喉疼痛甚者配天容、少商、商阳。

(2)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穴直刺0.8±0.2寸;尺泽穴直刺0.8±0.2寸;列缺穴向腕部或肘部斜刺0.3±0.1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8±0.2寸;大椎穴向上斜刺1.0±0.2寸;曲池穴直刺1.3±0.2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1.0±0.2寸;天容穴直刺0.6±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除少商、商阳穴外,其他穴位针刺用强刺激手法行针;捻转幅度3~4圈,捻转频率3~5个往复。少商、商阳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每穴出血3~5滴以消肿止痛。

(3)按语

1)针灸对急性喉部炎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有二:首先,有研究认为喉部穴位人迎、天突、水突穴和喉部处于相同的神经节段内,故可以治疗喉部的疾患。其次,针刺对急性炎症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证实,针灸对炎症局部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基本病理变化均有促进好转趋势。针灸能减轻炎症灶血管的通透性,以减轻局部水肿;针灸能减轻炎症区的白细胞浸润;针灸可使炎症灶吸收加快,淋巴造影清晰,说明针灸可改善炎症区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动物实验证明,针灸能控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认为针刺抗感染作用的途径是:针刺兴奋穴位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脊神经背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冲动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安,从而抑制血管的通透性。在针刺抗感染作用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也具有重要位置。针刺能激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灶的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游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

2)针灸对癔病性失音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癔病性失音多采用暗示疗法,首先要使患者建立起能治愈的信心,有信心者常能迅速见效。针刺是一种可供选用的行之有效的暗示疗法。

2.耳穴针刺疗法

(1)处方

1)主穴:咽喉、气管、肾上腺、神门。

2)配穴:头痛者配皮质下;发热、咽喉痛者配耳尖、耳垂。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0寸毫针,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2)配穴:皮质下穴操作同主穴;耳尖,耳垂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每穴挤出血3~5滴。

每天治疗1次,重症患者每天治疗2次。本疗法可和体针疗法结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3.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

1)主穴:咽喉气管、肾上腺、神门。

2)配穴:头痛者配皮质下;发热、咽喉痛者配耳尖、耳垂。

(2)操作方法

1)主穴: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选用的穴位上,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不过分强烈为度。隔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皮质下穴操作同主穴操作,耳尖、耳垂用按摩疗法。用拇指、示指二指对挤耳垂、、耳尖,每穴挤压3~5分钟左右,以耳垂耳尖有明显热感为度。每天按摩3~5次。

(四)按语

(1)减少发音,避免大声呼叫,合理讲话,以免损伤声带脉络。

(2)禁食煎炒炙博之食物,禁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3)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忽冷忽热。如鼻腔、口腔有慢性病要积极进行治疗。

(4)急性喉炎若发生于小儿,常发生呼吸困难,出现危象,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临床上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