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DR的发生有以下机制:血流异常引起的血管损伤: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情况下,过剩的葡萄糖激活了多元醇代谢旁路,引起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蓄积。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蓄积可促进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通透性亢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新生等。视网膜血管壁损害的进展可形成血管闭塞、低氧状态和缺血性改变。

细胞因子:增生性视网膜病的形成认为与多数细胞因子及增生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以VEGF为例,它可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床的闭塞,从缺血区分泌而促进血管的新生。已明确这些细胞因子与增生因子的网络效应,可在视网膜病恶化过程中产生作用。

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患糖尿病15年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明显变薄,表明这一区域轴突缺失,提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可能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的增加反映了在DR微血管改变之前,视网膜内层神经元已有慢性缺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中医学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血灌瞳神”“暴盲”等范畴。我们认为,目为肝之窍,瞳神水轮属肾,当消渴日久,病变累及肝肾时,多并发眼部病变,特别是视网膜病变。肝肾阴亏,目失濡养,加之阴虚内热,气阴耗伤,气虚帅血无力,阴虚血行滞涩,均可导致眼络瘀阻。瘀血阻络,可引发眼底微血管瘤、渗出、水肿、出血等。若血瘀络外,则可溢入神膏,渗灌瞳神。若眼内瘀滞日久不消,瘀郁生热,炼液成痰,抑或脾肾阳虚,痰浊内生,致痰瘀互结,则可形成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性病变,终致失明。气阴两虚,肝肾亏损,目失滋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基本病因;血瘀痰凝,目络阻滞,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的重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证候特点。非增生期DR,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目络瘀阻为主;增生期DR,则以瘀血阻络、痰浊内生及痰瘀互结致目络损伤为其突出特点。李志英等认为,血瘀贯穿了DR发生发展的始终,血瘀对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DR微循环损害所致的眼底病变是中医典型的血瘀表现。有学者认为,DR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血阴阳的虚损,具体演变过程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为瘀血,贯穿演变过程的始终,以虚为本,以瘀为标。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血脉瘀滞的病机,实质上是消渴病初始治不得法,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