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古代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用药有枸杞、麦冬、天花粉、山药、黄芪、葛根、熟地黄、甘草、石斛、黄连、黄柏、黄芩、人参、生地黄、白芍、牡蛎、丹皮、玄参、茯苓、泽泻、五味子、知母等;此外,民间应用和药理研究证实,有降糖作用的单味中药有桑叶、番石榴叶、翻白草、鬼箭羽、蚕茧、木馒头等。古籍明确提到用以治疗消渴、膈消、肾消等的方剂有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黄连丸、猪肚丸、茯神丸、地黄饮子、清心莲子饮、鹿茸丸、枸杞子丸、麦门冬饮子、消渴方、玉泉丸、滋脺饮等。近年来也有消渴丸、消渴降糖胶囊、参芪降糖颗粒、金芪降糖片、糖脉康颗粒、天芪降糖胶囊等一大批中成药上市。
(一)单味中药治疗
1.祛风类降糖药
(1)桑叶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5~10g。
(2)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3)僵蚕
性味归经: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用法用量:煎服,5~10g。
2.清热类降糖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先煎。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3)芦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糖尿病治疗应用:本品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可用于糖尿病口干渴的辅助治疗。
(4)天花粉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5)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6)苦瓜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中暑发热、牙痛、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煎服,50~15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搽患处。
(7)翻白草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痢,止血。用于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9~15g。
(8)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9)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10)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11)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
(1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
(1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3.活血类降糖药
(1)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2)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3)鬼箭羽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杀虫。用于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4.补气类降糖药
(1)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用法用量:煎服,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2)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煎服,9~30g。
(3)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4)红景天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3~6g。
5.补肾类降糖药
(1)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用法用量:煎服,3~9g。
(2)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煎服,9~15g。
(3)山茱萸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6~12g。
(4)枸杞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煎服,6~12g。本品味甘能补,质润能养阴生津,入肝、肾经,滋补肝肾,养血补精,生津止渴,为补阴之要药,可用于肾虚之糖尿病。民间验方单用本品蒸熟嚼食,每次10g,每日2~3次,或每日15~30g煎汤代茶服,均有效。组方配伍,更是常用本品。
(5)木馒头(薜荔果)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通乳,活血消肿,解毒。用于肾亏腰酸,阳痿遗精,乳汁缺少,痈肿初起。
用法用量:煎服,9~12g。
6.滋阴类降糖药
(1)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2)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3)天冬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7.收涩类降糖药
(1)五味子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2~6g。
(2)番石榴叶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大肠、肝经。
功用主治: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用于泄泻,下痢不止;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15~30g,水煎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8.理气类降糖药
(1)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后下。
(2)荔枝核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
9.利水渗湿类降糖药
(1)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2)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6~12g。
(3)玉米须
性味归经: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能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型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4)虎杖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10.消食及其他类降糖药
(1)红曲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2)山楂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用法用量:煎服,9~12g。
(3)绞股蓝
性味归经: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清热,解毒。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4)蚕茧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止消渴、止血。用于多饮多尿、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煎服,4~9g。
(二)中成药
1.消渴丸
组成:地黄、葛根、黄芪、山药、天花粉、五味子、玉米须和西药优降糖。
功能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饭后即用温开水送服。服用量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逐渐递增,但每日不应超过30丸,当增至每日20丸时,至少分2次服用。至疗效满意时,逐渐减量或减少为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
规格:每10丸重2.5g。
2.消渴平片
组成:人参、黄连、天花粉、天冬、黄芪、丹参、枸杞、沙苑子、葛根、知母、五味子、五倍子。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用于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8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服用。
规格:每片0.3g。
3.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4.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症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9g。
5.消渴降糖胶囊
组成:西洋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苍术、玄参、荞麦、制乌梅、生地黄、鬼箭羽、丹参、螺旋藻、陈皮、鸡内金、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甘平养胃,涩敛固阴。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症;轻度及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规格:0.3g/粒,15粒/板,2板/盒。
6.糖脉康颗粒
组成:黄芪、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活血化癖,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规格:5g/袋,10袋/盒。
7.消渴灵片
组成: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黄芪、黄连、茯苓、红参、天花粉、石膏、枸杞。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用于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轻型、中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规格:0.36g/片,12片/板,3板/盒。
8.杞菊地黄口服液
组成:枸杞、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支,一日2次。
规格:每支装10mL。
9.黄芪颗粒
组成:黄芪全成分提取物。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水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疮口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5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5g(含糖),6袋/盒;每袋4g(无糖),6袋/盒。
10.补中益气颗粒
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白术(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2~3次。
规格:每袋3g,每盒10袋。
11.降糖甲片
组成:黄芪、黄精、地黄(酒炙)、太子参、天花粉。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阴生津。主治气阴两虚型消渴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规格:0.3g/片,100片/瓶。
12.养阴降糖片
组成:黄芪、党参、葛根、枸杞、玄参、玉竹、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虎杖、五味子。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清热活血。用于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规格:0.3g/片。
13.参芪降糖颗粒
组成: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山药、地黄、麦冬、黄芪、覆盆子、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2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3g,一日3次。
规格:每袋重3g,10袋/盒。
14.降糖通脉片
组成:太子参、黄芪、黄精、天冬、麦冬、玄参、天花粉、苍术、知母、葛根、黄连、丹参、益母草、赤芍、水蛭、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荔枝核、地龙、川芎。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气阴不足,瘀血阻络所致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以及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规格:每片重0.35g。
15.降糖舒胶囊
组成:人参、枸杞、黄芪、刺五加、黄精、益智仁、牡蛎、地黄、熟地黄、葛根、丹参、荔枝核、知母、生石膏、芡实、山药、玄参、五味子、麦冬、乌药、天花粉、枳壳。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综合征。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规格:每粒装0.3g,每盒60粒。
16.甘露消渴胶囊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枸杞、地骨皮、山茱萸、玄参、人参、党参、黄芪、菟丝子、天花粉、当归、黄连、白术、桑螵蛸、天冬、麦冬、泽泻、茯苓。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健脾生津。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粒装0.3g。
17.芪蛭降糖片
组成:黄芪、地黄、黄精、水蛭。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气阴两虚、血瘀引起的口渴多饮,多尿易饥,体瘦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晦暗,肢体麻木;2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疗程3个月。
规格:每片重0.52g。
18.玉泉颗粒
组成:天花粉、葛根、人参、麦冬、地黄、黄芪、茯苓、乌梅、甘草、五味子。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生津止渴,清热除烦。用于气阴不足,口渴多饮,消食善饥;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4次。
规格:每袋装5g。
19.天麦消渴片
组成: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口服。第一周一次2片,一日2次,以后一次1~2片,一日2次。
规格:每片重0.12g(含吡考啉酸铬1.6mg)。
20.渴乐宁胶囊
组成:黄芪、黄精(酒炙)、地黄、太子参、天花粉。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乏力多汗,心慌气短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三个月为1个疗程。
规格:每粒装0.45g。
21.金芪降糖片
组成:黄连、黄芪、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益气。用于消渴病气虚内热证,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轻、中度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饭前半小时口服。一次7~10片,一日3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每片重0.42g。
22.十六味消渴胶囊
组成:黄芪、地黄、人参、北沙参、山茱萸、山药、石膏、黄连、天花粉、葛根、知母、茯苓、泽泻、苍术、丹参、枸杞。
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生津。用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溲赤便干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规格:每粒装0.4g。
23.七味糖脉舒片
组成:黄芪、芹菜子、芫荽、五味子、地黄、红参、蜂胶。
功能主治:补气滋阴,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不足所致的消渴,症见口渴消瘦,疲乏无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规格:每片重0.42g。
24.天芪降糖胶囊
组成: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黄连(酒蒸)、山茱萸、墨旱莲、五倍子。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8周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规格:每粒装0.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