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则治法
(一)体针治疗
处方: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鱼际、腕部卡压点、劳宫、内关;第二组取液门、中渚、合谷、间使。两组穴位同时取用或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鱼际0.8±0.2寸,直刺腕部卡压点0.4±0.1寸,直刺劳宫0.6±0.2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液门0.4±0.1寸,直刺中渚0.6±0.2寸,直刺合谷、间使1.2±0.2寸。
每天治疗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待症状明显减轻后,改用中等强度的刺激手法行针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二)电针体穴治疗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鱼际、腕部卡压点、劳宫、内关;第二组取液门、中渚、合谷、间使。两组穴位交替取用。
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每一组相距较远的穴位之间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2~4个穴位。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灸法
灸法多与针刺法配合使用。
处方:取穴分为两组,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鱼际、腕部卡压点、劳宫、内关;第二组取液门、中渚、合谷、间使。两组穴位交替取用。
操作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四)耳针治疗
处方:取一侧的腕部、手部耳区内的敏感点。两侧交替。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待症状明显减轻后,改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五)推拿按摩治疗
1.按揉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与患者对面而坐。患者将患手伸出,掌心向上置于治疗桌上且放松。术者先用拇指点按患者大陵、合谷、劳宫、鱼际、内关等穴,以局部出现酸胀为度,每穴半分钟;再用一指禅推法在前臂至手沿心包经往返治疗4分钟,重点在大陵及鱼际穴治疗,用小鱼际施揉法在患者鱼际、手指掌及前臂至肘往返治疗4分钟,手法应先轻后重;掌揉前臂及掌指部3分钟;用捻法在拇指、示指、中指操作2分钟,拔伸腕关节1分钟,力量逐渐增加;在拔伸的基础上摇患侧腕关节(掌屈、背伸、外展、内收及环旋各10次);最后用擦法擦腕掌指部,以局部发热为度。全部按摩完成共需15~20分钟。
2.按压揉摩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与患者对面而坐。患者将患手伸出置于治疗桌上,术者用茴香酒等外搽局部后,按压、揉摩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等穴及痛点。然后轻轻拔伸患手,缓缓旋转、屈伸腕关节。术者左手握住腕上,右手拇、示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迅速拔伸,以发生弹响为佳。依次拔伸第2、3、4指,以上手法一日一次。
3.推摇揉擦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与患者对面而坐。术者用拇指点按劳宫、合谷、鱼际、内关、间使、曲泽等穴。在前臂至手沿手厥阴心包经往返用一指禅推法,重点在腕管及大鱼际处,手法宜先轻后重。再用摇法揉腕关节及指关节,最后用擦法擦腕关节。
(邓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