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措施

七、治疗措施

(一)紧急治疗

1.自救

一旦患者确认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立即进食含20~30g糖类的食物或口服糖水,而不必于每次发作时均作血糖检测,进食量过多可致发作后高血糖。在不能确认低血糖时应自作快速血糖检测,或去附近医院急诊。若患者低血糖严重而不能自救时,应由亲友帮助进服糖或含糖食物,丧失吞咽功能而备有高血糖素者可由亲友注射1mg高血糖素。若自救未能好转,或低血糖严重,有神志不清、抽搐、胸痛、低血压等症状,均应送医院急诊救治。

2.院内抢救

凡可疑低血糖症患者在留取标本和(或)快速血糖测定后均应立即补充葡萄糖,若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或昏迷者神志转清醒,均是低血糖症的有力佐证。通常用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

为防止低血糖再发,需继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维持。氯磺丙脲或格列本脲所致低血糖,补糖至少持续2~3天。对静脉注射困难者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高血糖素1mg(儿童15μg/kg),此后再设法建立静脉通路,通常高血糖素注射后10~15分钟可见血糖浓度上升,升糖作用持续约1~2小时。

(二)缓解期治疗

低血糖纠正后要及时治疗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祛除诱因,防止低血糖再发。

(三)中医药辨证论治

1.气虚神脱

临床表现:空腹或劳累后频繁发作,头晕,气短,胸闷,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舌边有齿痕,苔薄,脉弱,或细弱而数。

治则:益气升阳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山药15g,莲子15g,陈皮、当归各10g,桔梗10g,升麻10g,柴胡10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山茱萸3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煮服。

临床应用:兼阴虚烦热者,加太子参15g,沙参10g,知母15g,以益气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g(先煎),生龙齿30g(先煎),以镇惊安神。

2.气虚阴脱

临床表现:头晕,视物不清,咽干,汗出,心胸烦热,肢体麻木或震颤,舌暗红,苔薄,少津液,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固脱。

方药:生脉散加味。西洋参15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煎),当归10g,白芍15g,生黄芪20g,知母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山药15g,枸杞12g,甘草5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肢体麻木者,加木瓜、桑枝等;肢体震颤,甚或癫痫样发作者,可加珍珠粉、羚羊粉、全蝎、胆南星等息风化痰;兼有湿热,或发生于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木僵,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用菖蒲郁金汤加减,或更加枳椇子、葛根、葛花等,解酒化浊。

3.阴脱阳亡

临床表现:头晕,心悸,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昏厥,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微弱。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10g(另煎),附片5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5g,山茱萸2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肢冷明显者,可加干姜、肉桂等;烦躁,心悸,汗出者,去附片,可加浮小麦、炙甘草、大枣,以养心安神。

(李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