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医治疗
1.控制代谢指标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原则。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实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实验等已经充分证明了血糖和DR两者之间的关系。DCCT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糖尿病治疗方法(每天静脉注射胰岛素3次以上或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能显著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以及能抑制视网膜病变的进展。UKPDS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抑制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常规治疗法(每天静脉注射胰岛素1~2次)相比,强化糖尿病治疗方法能降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发病率约25%。所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就能降低DR的发病率。
同时,患者合并高血压易出现DR,高血压可加速DR的发生发展,其通过改变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削弱视网膜小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UKPDS也证明,有效地控制血压对治疗DR有一定的疗效。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表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能增加视网膜的脂性渗出物。有效地控制血脂能维持视网膜的功能和视力,但现无证据证明其能改善视力,而且控制血脂是否对维持视力有长效仍有待证明。Kostraba等研究显示,HDL-C对血管有保护作用,HDL-C水平可随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降低,故他们认为HDL-C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
2.改善局部微循环
羟苯磺酸钙等血管保护剂可以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稳定血-视网膜屏障,降低视网膜血液外渗,起到延缓DR发展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等抗血栓形成类药物可以起到减少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发生的作用,但仍存在争议。随着药学、物理学、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把NSAIDs药物制作成微粒或滴眼制剂,建立药物在视网膜血管中稳定持续地释放系统,将会给DR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3.改善黄斑水肿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可缓解黄斑囊样水肿,并能轻度增加视力;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注射TA能明显减轻水肿程度,有效降低早晚期黄斑水肿视网膜的厚度,减少渗漏,提高早期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但对于长期水肿引起神经细胞大量丢失坏死的患者,视力提高并不明显。
4.光凝疗法
光凝疗法是目前已被充分证明治疗DR的有效方法,它适用于治疗处于增生期或增生性病变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会研究表明,激光凝固法能降低PDR患者致盲概率。但要注意,局部光凝只是对减少视力的丧失有效,但对于提高视力则是十分有限的,这使许多患者对此失望。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大部分DR患者就诊较晚,在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于视力严重下降后才来就诊,必须求助于玻璃体切割手术来挽救部分视力,即使手术成功,但由于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及血管本身病变使视力难以恢复,此时疗效往往不尽人意。
5.电子眼移植治疗
电子眼移植治疗是通过光-电刺激视觉传导通路上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或神经组织,诱导其发生反应,产生光感觉、定位觉、图形觉、运动觉的技术。主要适用于终末期DR患者的治疗。根据电子眼装置植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视网膜下移植电子眼、视网膜表面移植电子眼、视皮层移植电子眼。电子眼移植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应用于临床还要走相当长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