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二、中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1.中风的临床特点

中风的类型不同,它们的临床特点也各不相同。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它的特征是出现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关于其形成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该病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微栓塞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动脉、颈动脉或椎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或脱落的心源性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小动脉而阻塞血管,则出现脑局部供血障碍致使脑缺血发作。如果微栓子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病变前由于体内某些酶的作用被分解自溶或破碎,或侧支循环迅速建立,或栓塞血管扩张使栓子流入更远端小动脉或进入远端末梢血管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脑缺血的症状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故脑缺血发作呈一过性。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当血压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或血液成分改变致使血流动力障碍,而其他代偿功能又不能弥补时,就造成了脑供血不足,出现局灶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是弓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第三个原因。当脑血管发生动脉硬化,或有狭窄、迁曲等情况,该处血管处于病理性易激惹状态,在受到强烈刺激下,如大量渗血或造影剂的快速注入、血压突然变化等,均可发生血管痉挛,致使该血管支配的脑区供血不足,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外,颈椎病变、脑动脉炎等,也可出现局灶性脑缺血而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是起病急骤,历时短暂,临床症状很快消失,大多数无意识障碍。症状常表现为某种神经功能的突然缺失,但不会从身体的一处扩散到别处,病情相对稳定,病程不呈现“进行性”。症状体征仅在本病发作时出现,发作后症状和体征多在24小时内消失而不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发作时间由数秒到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本病症状出现在一定血管分布的脑区支配的部位,每次发作的症状表现大同小异,呈反复发作性。

临床上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较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常见,它们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表现为眩晕、眼花、视物成双、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走路不稳,头面部症状与肢体症状不在同一侧,呈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一般表现为单肢无力、偏身无力、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不等,有的人反复发作数十次尚不发生完全性中风,而有的仅发作1~2次便发生完全性中风。虽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短暂性、一过性的,但是一旦出现就说明脑血管的病损程度已到了危险的边缘,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已到了难以代偿的程度,影响了脑部的血液供应,所以出现了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出现预示着有发生完全性中风的高度危险性,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将继续发展,乃至血管腔完全闭塞或堵塞、破裂等,发生完全性中风。中医学认为,人年过四旬发后,气血渐衰,肝肾阴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若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以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则多属中风的先兆,应密切注意。

(2)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灶范围直径不超过20mm,一般在0.5~20mm,其中以2~4mm者最多见。其病灶数目通常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它是近年来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病,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一般认为,脑小穿通动脉或微小动脉硬化闭塞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基础,是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在病理上最常见的一种病变。它是由于高血压持久作用于小动脉微血管网,引起灌流异常,促发微动脉璧的透明变性和动脉硬化,小动脉血栓形成或被来自血流上游的栓子所阻断即形成微软化灶,以后变成一个小空腔,多数散在的微小腔隙所形成的病理现象即为腔隙性脑梗死。病变如侵犯深穿通动脉,引起其闭塞后可形成较大的腔隙,如果为微小动脉闭塞,则形成较小的腔隙。一些小腔隙多在脑组织的相对静区,在临床上不易发现。一般认为,腔隙的位置和大小不一定是决定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本病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或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头颅CT及磁共振等的检查。

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病史。其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临床症状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其神经体征多局限,常以单纯运动性偏瘫或面瘫、舌瘫,或单纯感觉障碍,或失语等症状为表现。头颅CT检查可见直径2~20mm的低密度病灶。

腔隙性脑梗死因临床症状轻,体征又不明显,常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因此易导致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梗死,促使脑血流量降低,影响脑细胞功能,引起智力下降,而且智力减退程度与脑血流量减少的程度是一致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应及早进行治疗,否则,反复多次发生脑深部小动脉闭塞,病情会进行性加重,呈阶梯式进展,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