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辨证论治

三、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有按照病程的长短、轻重,将其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常见神疲乏力,口干目涩,腰膝酸软,夜尿一般2~3次,或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出汗,手足麻木,纳食减少,大便或干或溏,病多在脾肾,亦可涉及心、肺、肝脏。该期的治疗主要以健脾温肾为主,以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

中期:病情较长,阴阳俱损,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则面足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阳虚不能温煦四末,则畏寒肢冷,面色晦滞无华,患者所用药物也较多,舌体多有裂纹,舌苔白或黄腻,脉沉细无力。此时,病变常涉及肺脾肾肝。治疗应在早期的基础上加重温阳利水、固护肝肾之品。加二仙汤以加强其温肾阳的作用。

晚期:病变晚期,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五脏皆损,气血阴阳俱败,水湿泛滥,变证蜂起。浊毒上泛,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脾肾衰败,血液生化无源,则面黄肌瘦,唇甲失色;浊毒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胸闷憋气,不能平卧;肾源衰竭,浊邪壅塞三焦,肾关不开,则少尿或无尿,可发展为关格病的终极,直至昏迷、死亡。

(一)直接辨证分型者

1.气阴两虚证

症状: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咽干口燥,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党参、麦冬、生地黄、山药、黄芪、白术、甘草。

2.肝肾阴虚证

症状:尿浊,眩晕耳鸣,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3.气血两虚证

症状:尿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腰膝酸痛,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四物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川芎、当归、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

4.脾肾阳虚证

症状:尿浊,神疲畏寒,面色苍白,腰膝酸冷,肢体水肿,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肉桂、干姜、白术、茯苓、白芍、甘草、山药、山萸肉、熟地黄、丹皮、泽泻。

5.浊毒上泛,水气凌心

症状:胸闷气憋,短气不足以息,烦躁不安,甚或有濒死感,心悸,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舌质紫暗,苔白,脉疾数无力或细小短促无根或结代。

治法:己椒苈黄丸加减。

方药:防己、桑白皮、苏子、葶苈子、椒目、大黄、大腹皮。

6.浊毒上泛,溺毒入脑

症状:神志恍惚或昏迷,目光呆滞无神,或突发抽搐,牙关紧闭,或手指蠕动,胸闷气憋,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弦滑数。

治法:醒神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加减。石菖蒲、连翘、郁金、鲜竹叶、竹沥、菊花、丹皮。

(二)其他治法

1.中成药

肝肾阴虚,肾络瘀滞证可服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脾肾两虚,肾络瘀阻证可服用金匮肾气丸;气血两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证可服用百令胶囊。

2.中药保留灌肠

糖尿病肾病后期出现消化道症状,可用中药灌肠治疗。如尿毒康制剂100mL每日1次。郭氏等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治疗,常用药物有大黄、煅牡蛎、蒲公英等,连续灌肠1个月后,结果显示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能明显地降低SCr、BUN、UTP和改善肾功能。

3.单昧药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雷公藤:有学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雷公藤多苷,同时监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24小时尿蛋白、血清清蛋白、肝肾功能、血白细胞等指标,观察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DN患者37例,经雷公藤多苷治疗后,通过第1个月末与第6个月末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肾功、血常规、血浆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发现雷公藤多苷可抑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恢复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功能,显著减少蛋白尿,升高清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三七: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痛、消肿止痛之功效。三七总皂苷是三七主要有效成分。有学者应用三七总皂苷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DN30例,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血管舒张、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作用,还能明显降低增高的血压,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肾损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延缓肾病恶化进程的中药还有冬虫夏草、积雪草灯盏花、水蛭等多味中药,中药提取物还有山茱萸的有效提取物环烯醚菇、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川芎提取物川芎嗪、葛根的提取物葛根素等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实验研究结果。

4.适量运动

早期可采用五禽戏、八段锦等,肾衰竭者应卧床休息为主,可在床上活动手脚,活动量宜小。

(李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