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1.病因

中医学认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脾胃虚弱,饮食失调,情志所伤,邪气侵犯和药物损伤等。

(1)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不愈等均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虚不能运化或阳虚不能温养,致胃脘疼痛。

(2)饮食失调:暴饮暴食,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食滞不化,停滞胃脘,气机不畅,失于和降,发为胃脘胀痛。

(3)情志所伤:忧思恼怒,焦虑紧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若肝郁化热,郁热耗伤胃阴,胃络失于濡润,致胃脘隐隐灼痛。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滞,瘀血阻胃,致胃脘刺痛。

(4)邪气侵犯:湿邪较易侵犯脾胃,阴虚之人易感湿热,阳虚之人易受寒湿,邪气所犯,阻滞气机,胃气不和,乃发胃痛,热者灼痛,寒者冷痛,湿者痛势缠绵。

(5)药物刺激:较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损害胃黏膜,影响胃气通降和脉络流通,发为胃痛。

2.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其基本病机为胃之气机阻滞或脉络失养,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失荣亦痛。胃痛可以衍生多种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行,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而致便血、呕血。或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本病日久,痰瘀互结,壅塞胃脘,可形成胃癌。

(二)西医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由于致溃疡的攻击因子与胃黏膜保护因子失去平衡,攻击因子过强或保护因子减弱而形成。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又有明显不同,一般认为胃溃疡发病主要由于保护因子的削弱,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是因攻击因子特别是胃酸的分泌增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