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首先要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然后确定高血压的危险度,再给予治疗。
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1)减少钠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g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2)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重指数,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为18.5~23.9kg/m2。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3)戒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4)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可使细胞外液容量降低,心排出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用于轻、中度高血压,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性收缩压升高的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
1)噻嗪类:①氩氯噻嗪,每次12.5~25mg,每日1~2次,口服;②氯噻酮,每次25~50mg,每日1次。此类药物易引起低血钾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因此,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2)袢利尿剂:呋塞米,每次20~40mg,每日1~2次。利尿作用强而迅速,可致低血钾、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保钾利尿剂:①螺内酯,每次20mg,每日2次;②氨苯蝶啶,每次50mg,每天1~2次。本类药物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此外,吲达帕胺兼有利尿及钙拮抗作用,能有效降压而较少引起低血钾,它可从肾外(胆汁)排出,可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保护心脏的作用。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慎用。常用剂量每次2.5~5mg,每日1次。
(2)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肾素释放,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降低心排出量等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适用于1、2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常用制剂:①美托洛尔,每次25~50mg,每日2次;②阿替洛尔,每次50~100mg;③阿罗洛尔,每次10mg,每日2次;④比索洛尔,每次5~10mg,每日1次;⑤卡维地洛(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每次12.5~25mg,每日1次。本类药物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引起支气管痉挛等副作用,可能有影响糖、脂肪代谢等不良反应,因此不宜用于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动脉疾病等。慎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酌情用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不宜与维拉帕米合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用药后不宜突然停药,以免诱发心绞痛;切忌突然停药,以免引起血压反跳。
(3)钙离子拮抗剂(caleium channel blocker,CCB):CCB能降低心肌收缩力,降压迅速,作用稳定,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适宜于单纯性收缩压增高的老年患者。CCB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二氢吡啶类。前二者抑制心肌收缩及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应用于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二氢吡啶类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心肌收缩性、传导性及自律性的抑制少,应用较为普遍。常用药物有:①硝苯地平,每次5~10mg,每日3次;②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30~60mg,每日1次,或每次10~20mg,每日2次;③尼群地平,每次10mg,每日2次;④非洛地平,每次2.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由于引起血管扩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现心率加快、充血、潮红、头痛、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尤以短效制剂明显,其交感激活作用对冠心病的预防不利,故不宜长期应用;而长效制剂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长期应用。
3.高血压危重症的治疗
(1)迅速降压:通过静脉用药迅速使血压降至160/100mmHg以下。①硝普钠50~1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避光静脉滴注,开始时10μg/min,密切观察血压,每5~10分钟可增加5μg/min,直至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维持;②硝酸甘油25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以5~10μg/min静脉滴注,每5~10分钟可增加5~10μg,至20~50μg/min;③尼卡地平,静脉滴注,从0.25μg/(kg·min)开始,密切观察血压,逐步增加剂量,可用至6μg/(kg·min);④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通常用25mg,如血压无明显降低,可重复使用,然后予50~100mg于100mL液体内静脉滴注,滴速为0.4~2mg/min,根据血压水平进行调节;⑤硝苯地平10~30mg舌下含服;⑥拉贝洛尔,50mg加入5%葡萄糖40mL中,以5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15分钟后无效者,可重复注射,3次无效则停用。
(2)降低颅内压:呋塞米80mg,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每4~6小时1次。
(3)制止抽搐:安定10~20mg缓慢静脉注射。苯巴比妥0.1~0.2mg肌肉注射。10%水合氯醛10~15mL保留灌肠。
(二)中医治疗
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1.肝阳上亢证
症状: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两侧为重,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功能平肝息风潜阳,补益肝肾,可用于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而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用方。方中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潜阳;山栀、黄芩、丹皮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引血下行;夜交藤养心安神。
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2.气血虚弱
症状:头痛隐隐,时发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益气养血,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本方功用养血调血,柔肝止痛,可用于治疗因血虚头窍失养而引起的头痛。
方中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养血滋阴,加黄芪、太子参补气虚;川芎、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平肝止痛;五味子、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3.痰浊中阻
症状: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神疲懶言,肢体沉重麻木,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病机: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并可选加党参、黄芪、白术;可加入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若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肝肾阴虚
症状: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代表方: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平素脾胃虚弱、食少、大便溏者慎用。
若头痛而晕,头面烘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方用知柏地黄丸可获良效;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治以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可用大补元煎加减,具有滋补肾阴之效。
5.阴阳两虚
症状: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面色白,四肢不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无力。
病机:肾阳不足,温运失常。
治法:滋阴助阳。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若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6.瘀血阻滞
症状: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
病机:瘀血阻窍,络脉滞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理气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该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要禁用。
7.冲任失调
症状: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
病机:肝肾虚弱,冲任失调。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冲任。
代表方:二仙汤。
(杨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