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四、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瘀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体征

锁骨骨折部位肿胀、瘀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有异常活动,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颌部转向健侧,从前臂或肘部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患者往往用健侧手托患侧肘部以减少伤肢重量牵拉引起骨折移位的疼痛。诊断骨折的同时,应详细检查患侧血液循环、肌肉活动及皮肤感觉,以排除锁骨下神经、血管的损伤。

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脱位的类型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Zanca位片、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等判定,必要时还可行CT或MR进一步确定诊断和分型。

(二)诊断

分型根据受伤机制和骨折特点,可将锁骨骨折分为中1/3骨折,外1/3骨折,内1/3骨折。

1.中1/3骨折

中1/3骨折为锁骨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常为横断形或小斜形,老人多为粉碎性。骨折移位较大,内侧端向后上方移位,外侧端向前下方移位,并向内侧端重叠移位。儿童多为青枝骨折,向前上方成角。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端的相对移位,常使粉碎的骨折片旋转、倒立,桥架于两骨折端之间,复位不当,极易刺破胸膜、血管及神经,造成复合伤,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中1/3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80%。

2.外1/3骨折

外1/3骨折多由肩部着地或直接暴力损伤所致。骨折常为斜形、横断形,粉碎性较少。若骨折发生于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之间,骨折外侧端受肩臂的重力作用,则与内侧端相对分离移位。若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的内侧,骨折内侧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可向上移位,而外侧端受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的约束,则多无明显改变。若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的移位则无一定规律。外1/3骨折占锁骨骨折的12%~15%。此型骨折分3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Allman分类法:Ⅰ型为微小移位骨折,此类骨折发生于椎状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或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韧带完整;Ⅱ型为移位骨折,由于喙锁韧带受损,近端锁骨向上移位,远端锁骨无明显移位;Ⅲ型为累及肩锁关节面的骨折,此类骨折少见、通常无明显移位,但很可能与肩锁关节炎有关。

3.内1/3骨折

内1/3骨折临床上很少见。其骨折移位多与中外1/3骨折相同,但外侧端由于受三角肌和胸大肌的影响,常有旋转发生。在正位X线片上呈钩形弯曲,两断端不对称。

(三)鉴别诊断

1.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常合并锁骨远端骨折。因此如发现锁骨远端骨折应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双侧肩锁关节对比,应力位X线片,必要时肩部CT检查。

2.肩部软组织挫伤

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临床上常漏诊,易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挫伤,如果肩部外伤,上举困难,锁骨部有明显压痛时,应注意行X线片检查排除。

3.肩袖损伤

两者均可有肩部外伤,肩上举困难。但肩袖损伤外力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压痛点在冈上肌及周围,疼痛弧试验(+)。而锁骨骨折压痛点在锁骨部或肩锁关节部。

4.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与锁骨近端骨折症状相似。二者须鉴别,除常规X线片检查外,还须行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