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09月26日
一、概述
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由急性肠炎转变而来,临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急性肠炎久治未愈,耗伤脾气,运化失职,导致脾气虚弱;久泻不止,病程迁延,脾虚不复,病及于肾,导致肾阳亏虚;或肾阳素虚,不能助脾运化水谷,造成脾阳虚;情志失调,肝气横逆,肝木乘牌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亦能发生本病。本病的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及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①慢性肠道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菌痢、肠寄生虫病、局限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致肠道蠕动加速,分泌增加和吸收功能障碍;②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或加重本病的发生;③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类会诱发本病。
本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每日腹泻3~5次,可持续数日或数月不愈,腹部压痛。病久者可伴见明显的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在慢性病变过程中,病情会突然变化,每日腹泻次数可达20~30次,呈脓血黏液便,并有高热、呕吐、恶心、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症候。